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第二届(2024年)电力市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9 版)

  本报讯  记者赵琼报道 6月12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主办的第二届(2024年)电力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领航绿色能源发展 共创电力市场改革未来”为主题,共同研究探讨“双碳”目标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特征的市场机制建设,促进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效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参与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针对下一步工作,杨昆建议,一是持续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划研究,推动构建反映电力系统“安全、清洁、高效、协同、智能”多元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二是积极推动新能源稳妥有序进入市场,健全完善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市场机制;三是加强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加快“电—证—碳”耦合衔接机制建设,体现绿色环境价值,推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电价机制、投资及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电力市场建设、我国电力系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潜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强调,电力行业要处理好电力发展和转型的关系,统筹推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用好市场手段,健全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电力市场,推动供给侧绿色电力生产,鼓励用户侧绿色电力消费,加强绿色认证协同,促进“电—碳”市场体系协同发展。

  当前,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解决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对此,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指出,一要进一步协同全国多层次市场发展,明确各级市场间的功能定位,加强省间与省内交易的衔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二要加快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绿色消费规模,体现绿色价值;三要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容量补偿和辅助服务政策机制,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充裕度和灵活性。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二级巡视员朱璋指出,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电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论坛首次发布绿电(绿证)消费相关成果,将对营造全社会主动消费绿色电力氛围、激发绿色消费活力、推动企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特指支付了环境溢价,以绿色电力证书为唯一凭证的绿色电力消费。2023年,全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总量达1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1.4%,绿色电力消费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在论坛现场,中电联、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企业名录”(以下简称“TOP100企业”)。据悉,2023年TOP100企业依据真实可信的绿色电力消费数据形成,统计口径全面、数据完整,涵盖能源、电信、石化、钢铁、互联网科技、汽车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充分展示了各行业企业在推动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次论坛上,中电联还发布了“助推电力市场改革创新实践”“全国电力市场建设运营年报”等系列电力市场研究成果,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了《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