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首次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通过市场化交易,我们的用电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受益者,贵州遵义铝业公司副总经理陈静说,电力市场化交易让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作为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首批综合试点省份,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电力市场化改革,在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化、售电侧和跨省跨区交易机制等方面全面开展改革,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市场化交易成绩斐然,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和参与主体不断扩大,现货市场建设取得突破。
——电力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十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电力交易机构平台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电力交易机制,构建能源产业链共赢格局。
2017年,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出台后,贵州相继出台、修编《贵州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构建了“双边协商交易月度合同计划电量调整+合同电量转让+电量互保+偏差电量处理办法”的“3+1”全流程偏差电量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电量预测准确性,降低偏差考核电费,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全流程偏差电量处理机制。
为了解决电煤价格高企与发电企业让价空间收窄的矛盾,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建立了电煤价格、重点产品价格关联的电力交易价格联动机制,即“基准电价+浮动机制”,形成全产业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格局,有效促进电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构建了以交易规则为基准、年度方案为统领、细则指引为补充的电力中长期规则体系,实现了交易品种更加丰富、交易方式更加多样、交易周期更加灵活。”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运营部高级经理朱刚毅说。
如今,贵州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品种,已从2015年的单一年度双边协商交易1个品种,扩展到了包括省内电能量、周边跨省区电能量、省内水火发电权、绿色电力、需求响应和电网代理购电在内的6个品种。交易方式也扩展到了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竞拍4种方式,交易周期已涵盖多年、年、多月、月和周5种。通过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交易周期的相互组合,有效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差异化交易需求。
——现货市场实现新突破。在“双碳”目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建成电力现货市场成为贵州电力市场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是零基础、零经验,建设电力现货市场需要从理论政策研究到规则和机制构建,再到系统平台打造,一步一步做起。”朱刚毅表示,贵州电力现货市场充分借鉴先进省区经验,结合本地特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攻克零售穿透结算、不平衡资金科目等市场难题,率先在南方区域西部省区具备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的政策条件、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基本构建起现货市场规则体系。
电力现货市场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在电力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的情况下,电力中长期市场在发现电力时空价值、充分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局限性,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电力市场发展需要。
2023年10月,贵州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新突破,也稳步迈进“现货时代”。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早在2013年,贵州电网公司就已在电力市场化的道路上开始了创新探索和大胆尝试,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后,贵州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交易范围覆盖更广。2015年,贵州电力市场化交易完成电量174亿千瓦时,参与交易用户498家。而2023年交易完成电量869亿千瓦时,参与交易用户6630家,分别是2015年的4.99倍和13.3倍,年度交易电量已占到贵州省内售电量的63.41%。截至目前,贵州省已累计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524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5.98%,累计注册的经营主体达8849家。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也得到充分体现。2015年以来,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用户用电成本290亿元。其中,电网企业降低181亿元、发电企业降低109亿元,保住和新增大工业用电量1282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