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能源产业年会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国—中东打造紧密能源合作“朋友圈”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07 版)

  5月31日,第七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论坛的分论坛之一——中东能源投资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一致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发展迅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油气贸易、项目投资、能源转型等。如今,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正逐步从传统的油气贸易向更广泛的技术合作和投资方向发展。

  为加强中国—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今年的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特别开设了中东能源投资论坛,以“助推能源科技创新 搭建金融实业平台”为主题,搭建中国与中东企业和机构间商务合作的桥梁,共同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双边、多边经济注入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与稳定。

  与会专家认为,中东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热门地,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企业在能源尤其是新能源领域更多的双边、多边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本届中东能源投资论坛总结分析了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新成绩、新经验和新模式,深入探讨下一步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新机遇、新目标、新路径。

  ■ 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中东地区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契合度,打造紧密的能源合作“朋友圈”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过20个中东资本投资中国资产,覆盖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医药、钢铁等多个热门板块。在能源领域,沙特阿美以246亿元战略投资荣盛石化10%的股权,阿联酋阿布扎比旗下投资机构CYNN对蔚来汽车投资22亿美元等。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中东参与了多个油气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主要集中在伊拉克、阿联酋、阿曼等国家。例如,中沙延布炼厂是中国在沙特最大投资项目,由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共建。此外,中东积极引进中国新兴技术和产业链,中国能建国际集团、TCL中环、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等一系列中国企业也纷纷布局扎根中东。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兼中国能源报常务副总编辑焦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中东合作不仅是资源与市场,能源与技术的双向奔赴,更是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双方政治友好、战略互信的自然延伸,是在绵延千年丝绸之路牵引下,两大文明互相欣赏、双方人民情谊深厚的自然流露。中东国家多数是阿拉伯国家,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建立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为中阿能源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合作擘画蓝图,彰显出中阿能源合作的重大意义、重要价值、深远影响。

  “阿拉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经贸合作伙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主轴,油气是合作压舱石,新能源是增长点,绿色是路径方向。”焦翔表示,当前,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形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全产业链合作,双方结成了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安丰全也表示,中阿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五大合作格局”,一是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二是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三是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四是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五是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

  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是指中方将同阿方一道,进一步加强油气领域战略合作,维护能源供应安全;联合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阿拉伯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

  宁夏大学学术副校长、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表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现在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现在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能源合作的最佳时期。中东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的紧迫感超过了诸如中国这样的能源进口大国。紧迫感源于中东国家目前正经历全球最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并且人均能源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如果维持当前的趋势,几十年后,根据最悲观的预测,中东国家可能会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困境,届时即便不出口石油,国内消费也可能难以得到满足。中东国家已经认识到新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

  因此,中东国家积极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计划,旨在引进新的生产能力,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埃及等国家也在实施类似的政策,以期通过能源结构多元化,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培育能源合作新增长极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中东地区均正在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中国和中东地区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而中东地区则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以及转型的强烈需求。双方可以通过技术交流、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目前中东国家公布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30年,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不含水力发电)总发电能力将超过192吉瓦,为当前水平的17倍,其中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将达42%以上、风能约占35%。中东地区的新能源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今,中国企业在中东建设和运维了多座大型太阳能电厂,如中国电建贵州公司承建的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中国能建广东火电EPC总承包的沙特拉比格300兆瓦光伏电站、国机集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阿联酋艾尔达芙拉2100兆瓦太阳能电站等。

  在安丰全看来,创新是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关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国、最大的装备制造国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期待中国—中东各国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极”,共同促进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

  “中东地区是我们业务的一个重要板块。”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表示,“近年来,我们在中东的投资显著增加,明显感觉到双方关系在不断升温。与其他同行业厂家相比,我们目前主要专注于HJT装置技术,而其他厂家则更多关注TOPCON产品技术。凭借HJT产品,东方日升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已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实证案例,平均收益率比TOPCON高出大约3个百分点,投资项目收益相当可观。”

  谈及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的方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南南学院双聘教授查道炯表示,虽然能源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对中东地区的印象不应仅局限于能源领域,中东国家在中国的经济参与同样重要。回顾过去,科威特和沙特等国有过在中国建立石油库的探索。除了石油贸易,这些国家还寻求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中,例如购买中国的小商品等。能源合作固然重要,但如果仅限于能源领域,这种合作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双方需要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能源产品贸易层面。

  ■ 携手探索能源转型之路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中东国家的共同责任,各国都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也都在加快本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一些国际机构分析,全球如果希望实现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清洁能源转型投资需求要增加一倍以上,由目前的每年2万亿美元左右,提高到每年5万亿美元以上。与会专家希望,中国—中东各国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继续深化清洁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建中国—中东命运共同体。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副总裁、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秘书长叶晖表示,阿拉伯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能源转型规划,这些宏伟规划的实现,离不开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高强度投入,以及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领先地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为发达国家减少了约28亿吨碳排放,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碳减排量的11%。中国不仅为自身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隆基绿能中东非地区部总裁金剑表示,中东和非洲地区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绿色光伏发电与绿色氢能的融合应用。“我们正在助力中东和北非地区,尤其是促进那些光照资源丰富、沙漠面积广阔、土地使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非洲国家实现新能源转型。绿色电力与绿色氢能相结合的总体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其能源转型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