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日前发布《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3年中国ESG政策和市场继续平稳有序发展,呈现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焦点、以信息披露和产品增长为抓手、保险行业整体加速的特征。此外,独立可持续发展智库SolAbility近日发布《2023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指数》(Global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ndex),该指数主要评估各国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建设情况,中国今年排名首次超过美国,而且在主要评估指标中均表现优异。
■■中国智力资本跻身全球三强
SolAbility主要从自然资本、资源效率、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经济可持续性以及治理效率这6个方面对各国进行评估,以确定被评估国家在气候、能源、经济、可持续性等关键领域的整体进展和潜在风险。其中,自然资本是指自然环境情况,包括能源资源可得性以及枯竭程度;资源效率是指在资源受限情况下可用资源利用效率;社会资本是指国民生活满意度和促进发展情况;智力资本是指在全球化市场中通过知识驱动型产业即高附加值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能力;经济可持续性和治理效率则是指通过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市场引导等措施引导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23年指数结果显示,全球各国ESG建设喜忧参半,平均得分为43.4,其中瑞典以59.8的分数蝉联榜首,中国以51.1的分数位居第30,比得分50.9的美国提前两个名次。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指数2012年发布以来,中国排名首次超过美国。
中国在智力资本方面排名全球第三,在社会资本、治理效率、经济可持续性方面的得分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自然资本和资源效率得分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这表明这些方面未来将会有所改善。
SolAbility综合评估指出,中国正走在提高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道路上,尤其在清洁能源技术等创新智力资本方面表现优异,位居全球前列。对比之下,美国在社会资本、治理效率和自然资本方面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无疑会削弱美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核心议题方面的全球影响力。
从趋势上看,全球能源结构正加速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基本已达到临界规模和成本平价,随着时间推移,化石燃料将不再具备竞争力。然而,根据SolAbility评估,即使是表现最好的国家,要实现可持续竞争力,即在循环经济中实现净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SG投资产品数量显著增长
全球范围内,中国ESG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整体发展速度却较为迅猛,这很大程度得益于“风光”能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创新技术的腾飞。2002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国ESG进入起步阶段,当时环境信息披露以“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建议为主;2009年之后,中国ESG进入探索发展阶段,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更加明确、严格;2017年以来,中国ESG进入深化提升阶段,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细化,上市公司全面披露成趋势。
《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责任投资市场整体规模仍然保持较高速增长态势,但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可统计的中国责任投资市场规模合计约33.06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28.58万亿元,可持续证券投资(包括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理财产品)总额约3.66万亿元,可持续股权投资约0.82万亿元。
从机构责任投资实践来看,2023年,我国机构投资者在战略、管理、产品、气候、披露和倡导等多方面进行责任投资实践,整体上公募基金类机构实践略领先于其他类型机构。但随着责任投资实践深入难度有所增加,需要更加努力。
从责任投资产品来看,2023年,我国ESG投资产品在数量上还在显著增长,但在规模上受制于市场行情的因素,整体规模有所回落。统计显示,ESG主题类产品的含“ESG量”优于普通产品,但优势不显著且个体差异较大。
展望2024年,《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认为需要关注以下趋势:信息披露进展;ESG跨部委协调机制情况,特别是ESG标准如何在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之间取得平衡、碳减排和信息披露方面如何把握好程度和节奏等;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工作进展。
■■强化依托金融的ESG产品体系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副所长董战峰日前指出,当前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要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为抓手,逐步规范ESG评级、标准、投资体系。ESG投资是补充绿色投融资缺口的重要来源,构建依托银行主体的ESG产品体系将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ESG办公室主任李菁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绿色金融目前在我国已形成多样化产品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碳金融等一系列绿金产品和金融工具。“国家层面,不同的政策、标准、指引加速出台,不同省份还有具备各自特色的本地激励鼓励政策措施,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针对ESG建设,业内专家建议,应该从政策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ESG评价体系顶层设计,推动量化可比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指引性文件出台,强调环境、碳中和相关指标的创新与构建。同时,出台ESG投资指引性文件,引导市场深化ESG投资意识,并对接国际ESG披露标准。
对金融机构而言,要将ESG纳入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创新及转型项目筛选;为机构投资者开发更多的绿色可持续投资产品选项;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引导,提高机构投资者环境风险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引导更多个人ESG信息投资者。
企业则要提高绿色治理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实际经营计划中,认识到绿色治理对于长期价值的重要性;加强ESG实践,改善自身ESG表现,加强公司内部治理,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各类型投资机构ESG相关投资的规模也将出现明显增长,中国正在成为国际ESG投资领域的重要成员。“我国ESG投资起步较早,但受限于绿色债券兴起较晚、信息披露等原因,ESG债券投资基金发展相对缓慢。不过,随着监管鼓励和可投资标的逐步增多,此类型债券或基金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位不愿具名金融分析师对《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