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能源汽车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二○二三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传递业界声音——

深化全球合作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杨梓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12 版)

  “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全球汽车产业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合作,不断凝聚共识,合作共建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近日举办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上表示。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迈向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会人士纷纷呼吁,要进一步深化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迅猛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自2012年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在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28.3%。智能化网联化持续推进,2022年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销量已占乘用车新车销量的34.5%。同时,中国与各国在技术创新、标准法规、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加速推动全球汽车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为国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感叹:“电动汽车在中国已取得长足发展,全球每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在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网络位于中国。中国不仅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也是新技术的开拓者。”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更是直言:“中国是一个充满特殊挑战的市场。如今在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区像中国一样,汽车行业的转型如此明显,如此迫切。”

  ◆◆ 建立互通

  共享的碳排放标准

  为加速转型,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德国汽车行业将于2023-2027年在全球范围内投入超过2500亿欧元用于研发,尤其是在电动交通领域,包括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数字化。同期,德国汽车行业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再投资1300亿欧元,用于建设新工厂、改造工厂及设备。

  在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看来,中德两国汽车市场的空间都很大,同时也都具有很强的开放、包容和互换性。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的前提是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解决好自身降碳,也要推动整个价值链碳中和。”

  万钢指出,实现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低碳化、材料供应低碳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交通出行低碳化是推动全产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关键,需要加强全球汽车产业在碳排放管理、碳减排激励等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共同探索推进低碳标准与管理体系建设。“至少我们要做到碳管理原则、方法、理论的互通互认和共享。德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多。我认为,碳排放领域的合作是未来中德汽车企业合作的关键。”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同样表示,驱动系统自身节能降碳并不能使交通领域更具可持续性,必须致力于全产业链碳足迹的降低。建议各国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和专家合作制定国际公认的电池碳足迹标准,使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 坚定推动全球合作

  辛国斌指出,当前,汽车已成为多技术集中应用、跨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加速融合,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管理体系协调不足、创新与资源协同受阻等挑战,亟需共同采取措施推动解决。要坚定全球化发展理念,强化政府间协同合作,强化技术跨国合作创新。

  近年来,中德汽车行业合作不断加强。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联合为中国市场开发大众品牌电动汽车;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匈牙利设立工厂……

  齐普策表示:“伙伴关系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康林松也表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密切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梅赛德斯-奔驰深信,我们应该坚持自由贸易与合作。”

  “创新和速度是转型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的共同努力也至关重要。”希尔德加德·穆勒说,“全球贸易和国际合作已带来巨大利益,创新驱动型经济需要多边贸易关系,此外,还需要建立新的能源伙伴关系。所有这一切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典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