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创造着更多福祉。目前,全球约有1270万个就业机会分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在控制1.5摄氏度温升范围内,若采用恰当的技术创新,该产业还将额外带来850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全球GDP增长0.3%,带来超过20%的全球福利增加——近日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助力实现公正转型目标”研讨会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副主任罗兰·罗斯奇给出上述数据。
全球能源转型不仅是能源系统的升级,也是社会经济的系统性变革,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人群均将产生影响。能源转型背后的公正问题,正引发关注。
■多国关注“公正转型”议题
“从本质上说,能源是一种服务。它应该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特别对低收入家庭更是如此。”罗兰·罗斯奇表示,受制于种种制约,能源转型的公正性实际面临不小挑战。“各国起点不同,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实际能力等都不一样,进而影响着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
罗兰·罗斯奇举例,总体来看,女性占了可再生能源领域劳动力的1/3。但分行业细数,在风电、光伏发电领域,该比例分别在20%和40%左右,具体情况各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女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有更多机会。”
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发布的报告《走向公正转型的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显示,对公正问题的关注不是个例。截至2022年3月,在166个提交了更新自主贡献的国家中,有62个都直接提及了公正转型。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六次评估第三工作组报告数据,已有超过19个国家针对公正转型建立了相关委员会、对话机制及政策安排等,其中既有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南非等新兴经济体。
“气候变化风险愈演越烈,能源转型是落实减碳目标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公平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进一步称。即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一些资源型地区,过去靠开发传统能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如今面对能源转型,能否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支柱,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能否保障就业、留住人才?尤其是对一些传统行业企业而言,甚至整个行业都有可能面临就业损失,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越脆弱的地区越需要公正
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列的第七项目标。公正转型的话题很热,如何实现公正却充满不易。“回到现实,比如目前全球还有6亿多人没用上电,还有20多亿人没有用上清洁烹饪。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处在一个不平衡状态,这是未来能源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称。
在气候工作基金会项目总监陈怡看来,越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越需要能源转型带来的福利,但其在转型过程中越有可能受到冲击。“未来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体系的比重逐步提高,背后非常需要本土工业来支持,包括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的调整和升级。但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本土供应链及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之相关的技术比较缺乏,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人才体系也不够。这些挑战因素,影响着能源转型所发挥的效益。”
对此,郭虹宇表示赞同。“如果行动不力,气候变化首先就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地区人群。而这部分人甚至很可能还没用上可及的能源,反过来,导致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脆弱性更高。比如发展中国家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主要是以贷款为主,这会导致增强气候问题的韧性不够,无形中还加剧债务负担。”她认为,转型资金的标准、披露、激励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急需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支持很重要,但前提是要先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框架。根据本地条件,由不同国家制定和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确保消费者真正从低成本、可负担的可再生能源中获益。”罗兰·罗斯奇提出思考。
■中国提供多重助力
从各国已开展的实践来看,推动公正转型往往涉及一揽子措施,而非单一维度的干预。记者了解到,当前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来负责主导公正转型、重新安置及支持就业受影响群体、促进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足够的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
例如,南非就是最早在国家层面推进持续社会对话,以此制定公正转型计划的国家之一,由政府牵头对不同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就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估。“整个非洲都将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致力于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非洲能源转型发展。”SEforALL(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尼日利亚能源转型办公室主任洛拉德·阿彼拉同时提出诉求,“我们需要上游市场、技术转移等方面合作,由此促进非洲跟得上最新的能源转型。我们非常渴望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在当地建立工厂,获得知识、能力建设,以及本地员工培训等支持。”
“从中国经验来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围绕中国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可及的公正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建议,一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二是注重能力建设和培训,包括制造企业技术培训、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三是通过风光互补、风水互补、离网电站等多种方式,为无电地区提供清洁电力;四是在当地建立可再生能源制造企业,打造区域清洁能源供应链。“此外无论在哪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更好地借助金融力量,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及的清洁能源,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