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外资银行看好中国绿金市场

■本报记者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18 版)

  资料图

  近期,英国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计划年内组建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绿色金融和债券团队的消息不胫而走,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汇丰此举无疑是对中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强有力背书。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都在加码掘金中国市场,力求在日益增长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领域分一杯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力和实力正日渐增强。

  ●● 外企扩大版图

  路透社消息称,在过去一年客户咨询需求激增后,汇丰控股正在探索向客户提供碳抵消产品,尤其是能源需求庞大、金融势头迅猛的亚洲地区。汇丰控股承诺加强亚洲业务和资产规模,剥离其他地区表现不佳的部门,计划年内对其在中国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重要投资,其中就包括成立专门负责绿色资产和固定收益的新团队。

  汇丰控股在中国的绿色金融新团队最初将由5名员工组成,以应对客户对债券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初,汇丰控股收购了香港专业资产管理公司Green Transition Partners,以扩充旗下另类投资部门的绿色能源基建投资能力。

  渣打集团也在扩张中国绿色金融版图。7月底,渣打集团与蚂蚁集团合作升级,宣布将在2017年首次达成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全球资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渣打集团是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的委任牵头安排行及簿记行之一,与蚂蚁集团开展了可持续存款等方面的合作。

  渣打中国副行长,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鲁静表示,2022年渣打中国对公业务可持续金融收入增长65%,这反映出市场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强劲需求。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及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指出,中国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为2022年世界上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2022年,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债券约为5752亿元。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史祎指出,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

  ●● 京沪势头强劲

  针对成立中国绿色金融团队的消息,《中国能源报》记者从汇丰中国一位不愿具名员工处了解到,汇丰控股正在将更多精力投注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目前,尚不清楚成立中国绿色金融和债券团队的具体细节,但不排除新团队驻扎北京、上海的可能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指出,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多年来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绿色信贷规模和绿色债券发行量均居全国前列。

  根据中诚信国际汇编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233只,规模共计4670.9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63只、4121.53亿元相比,发行只数下降11.41%,发行规模增长13.33%。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引领绿色债券发行。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只数排名靠前的地区为上海市(36只)、北京市(35只)、江苏省(30只)和广东省(29只),占比均超过10%;发行规模占比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市(1823.1亿元)、上海市(965.45亿元)和福建省(526亿元),其中北京市发行规模占比接近40%,远超其他地区。

  事实上,汇丰控股董事长杜嘉祺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评价积极。他6月线上参加第14届陆家嘴论坛时称,上海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绿色金融中心。7月来华时表示,北京金融业发展势头和前景令人鼓舞,汇丰未来继续加大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北京金融业扩大开放。

  “中国绿色金融业在过去几年增长超过40%,中国拥有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以及增长迅猛且强劲的基金市场,这进一步坚定了汇丰在华发展信心。”杜嘉祺强调。

  ●● ESG要求日趋严苛

  渣打中国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从而为整体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资金铺平道路。

  金融机构在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更为清晰且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近年来,以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为标准的投资正在成为新主流,根据彭博社汇编数据,ESG类别债券发行量在过去10年不断攀升,发行量从2012年约300亿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1.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发行量增势喜人,尤其是中国。

  晨星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总监霍顿斯·比奥伊指出,中国气候和ESG类别基金和债券市场迅速扩张,主要受惠于该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绿色转型、低碳减排等问题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我国监管机构为提高企业可持续性治理能力,正在不断加大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不排除未来由非强制性向强制性披露转变。

  香港证券交易所正计划收紧与气候相关的披露规则,要求所有发行人从2024年1月起按照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的要求披露关键气候指标。惠誉常青ESG研究组联席董事贾菁薇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如果境内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打算在离岸市场上筹集资金,这一修正案可能会促使他们提高可持续性治理的报告能力。”

  基于上述情况,中国企业能源转型的融资需求将日益增加,进而带动气候环保基金、可持续挂钩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快速增长。贾菁薇认为,去年全球可持续挂钩债券发行有所放缓,但中国发行情况却较为积极,可持续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是中国在岸市场吸引低碳转型需求发行人的新型融资工具,发行人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公用事业、材料、工业和能源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