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北京树立起减污降碳城市标杆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18 版)

  9月5日至6日,2023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围绕“创新引领降碳减污”主题,来自全球大都市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代表,就大气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提供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过去9年,北京市年均PM2.5浓度从89微克/立方米已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成效十分显著,已成为全球大都市减污降碳城市新标杆。

  ●风险加剧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强调,当前全球气候危机严峻,尤其是今年夏季,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破纪录的高温和极端天气事件。未来十年将是关键时期,决定人类是否能够达成《巴黎协定》控温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指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正面临三大全球性环境危机,一是气候变化,二是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三是污染和废物,需要采取更为紧急有效的行动。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始主席迈克尔·沃什表示,今年7月,夏威夷毛纳罗亚天文台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创纪录水平,同时还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在城市空气污染中,虽然有多种污染源,但车辆污染问题在城市空气污染中问题尤为突出。

  ●成效明显

  涂瑞和指出,地方政府的行动是落实全球和国家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其中北京为改善空气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努力、成效显著。他表示:“多年来,北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北京也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进展明显。尤其2022北京冬奥会,通过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等,在各方支持参与下,实现了碳中和,示范效应显著。”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挑战,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尤为显著。2013-2021年期间,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5%、67%和70%,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实施成效显著。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2022年继续达标。

  迈克尔·沃什则表示,从降低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排放标准已严于欧美标准。北京在GDP和车辆保有量增长的前提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同时,北京也是中国推动发展电动汽车的主要城市之一,2021年北京电动汽车销量占到全国总销量的4%,在重型商用车等领域,北京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处于领先地位。

  ●绿色发展

  北京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强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和高排放产业增长正在脱钩,实际上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更多地来自低碳产业,包括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能源基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投资看,能源转型、数字经济、绿色城镇化、数字化和升级改造以及研究创新等绿色低碳领域投资能够占到全国年度投资的1/6左右,成为主要投资拉动的领域。从购买电动车、低碳生活等绿色消费角度来看,不完全计算年消费额已高达1.1万亿元。

  在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表示,希望深化国际合作,分享北京治理经验,提供借鉴,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贺克斌称,以现行的以末端控制为主的清洁空气政策下,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在2030年前将保持下降态势,而在碳中和情境下,碳减排将驱动空气质量加速改善,深度低碳能源转型将带来显著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果,主要大气污染物在2030年至2060年期间将进一步下降67%,对于北京来说,在碳中和情景下,到2060年北京市所有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第三阶段过渡值标准,PM2.5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迈克尔·沃什认为,电动汽车是解决空气污染和气候问题的主要力量,从技术角度来说,电动汽车足以满足需求,在合规监管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将有助于创造更加清洁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