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电力“铁人”张志国

■张崇文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10日   第 20 版)

  图为张志国在工作现场。

  这是一间单人宿舍,目之所及,除了书还是书。有的书早被翻毛了边、卷了角,有的翻掉了封面、封底,有的翻得书名模糊。

  桌上,除了一摞摞业务书,还有刚买的新笔记本和已用完、正在用的笔记本,两瓶墨水、钢笔、圆珠笔、铅笔、计算尺、三角尺、圆规散落于桌面。

  调到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塘口电站的第二年,张志国依旧像在新峡电站时一样,将单人房间设置成简易书房。有张床能睡觉,一张书桌不能少,桌面上能放书,抽屉里也能装书。

  彼时,在建的塘口电站急需复合型人才。张志国一到就扎进车间,废寝忘食,不计得失,不抱怨,不偷闲,经常忙活一天,晚饭后洗了澡,倒头便睡。

  一切风险都是张志国惦记的事,他自己处处小心,也提醒同事防范,由此避免了事故发生。厂家的技术员来了,他陪着角角落落都要看一遍……同事下班了,他和技术员一起加班,轮休也不回家,紧盯着技术员的操作,在电气设备上仔细、精准地接线。

  不懂就问,懂了就上手干。技术员赞赏他刻苦钻研的劲头、不懂就问的习惯、勤奋努力的态度,将理论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那些年,塘口电站有他的守护,运行设备基本保持完好,即使有问题,他也会及时化解。

  一到冬季枯水期,同事们三班倒,难得清闲,可张志国却忙得团团转。已是车间主任的他,带头检修设备,每天早晨八点不到,就和同事们带着工具、材料、电筒和熟鸡蛋、水壶,钻进压力钢管检修井,进入蜗壳水轮机室。

  水轮机室空间不大,空气浑浊,几只电筒光聚到一起,才能看清室壁上的锈蚀。张志国和同事用扁刀刮,用锉刀锉,用砂轮磨,浇水清洗出室壁的亮光,再刷上防锈漆,一点一点做,不留死角。

  冬天的水轮机室冷如冰窖,里面残留的水没过膝盖,灌进靴子,裤子湿大半截,冻的人双脚麻木,耳朵生疼,浑身打冷战。置身其间数小时,饿了吃冷鸡蛋,渴了喝冰茶水,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2002年,张志国赴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三年脱产学习,凭借刻苦勤学顺利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回到来凤县后,他仍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并先后考取了工程师、高级工人技师技术职称。

  2005年,来凤县供电公司自筹资金对全县的变电站保护装置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将电磁保护升级为综合自动化保护,以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彼时,已担任变电工区主任的张志国勇挑重担,决心攻坚这项全新的高精技术。他不仅亲自编制施工方案,而且全程参加继电保护改造、调试,并做成样板供同事们借鉴学习,避免出现差错。继电保护投运后,既提高了来凤县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更避免了各种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睡得晚、起得早,张志国的时间总是在争分夺秒中度过。一年四季,他始终忙碌在来凤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的35KV变电站和35KV线路上。当时担任运维检修部主任的他,肩负电网隐患整改、应急抢险工程检查验收、网改建设的协调指挥等工作,守护着整个来凤县的用电安全。

  四年前的4月19日,张志国正在漫水变电站对电力设备进行电气试验,忙碌中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极端高温天气造成来凤县城三处电缆运行中发生冒烟、发红情况,燃烧后的电缆头因短路瞬间炸裂。得知情况后,他快速赶赴事故现场,投入抢修工作。

  每到一个事故地点,张志国和同事拆卸电缆头,更换电缆,用环氧树脂浇铸后,再试验,达到绝缘要求后,再将电缆头接好。历时5小时抢修,停电区域恢复供电。然而,还没吃口饭,他又接到调度所电话,百福司变电站10KV百集线的开关合不上,他起身上车,继续赶往百福司,绝不能让街上的居民和附近的村民一晚上摸黑。

  来到百福司变电站,张志国快步走进值班室,检查屏柜,戴上安全帽,穿上绝缘鞋,套上绝缘手套,拿起电筒下楼,到开关站10KV百集线检查后,发现储能不足,便用绝缘杆上下用力拉动,确保油开关储能满格。接着,他又从开关站返回值班室,到后台按顺序操作,仅此一次就合闸成功。夜幕下,他看了眼手机,已是次日凌晨两点,此时他已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

  十年,来凤县供电公司始终保持着的“零事故”“零伤亡”记录,离不开张志国对工作的热爱、执著和兢兢业业。多看一眼电力设备,围绕它们多转几圈,及时排除隐患,避免停电事故,张志国始终践行着一名电力“铁人”守护光明的初心。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