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双碳·绿色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缘何下滑

■本报记者 姚金楠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10日   第 10 版)

  日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在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品类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纷纷上涨的背景下,生物质发电的新增装机却呈现出下滑之势,同比下降近六成。

  ●国补退出是主因

  “不挣钱,当然就没有新增。一年里新上的项目就那几个,大家都知道补贴没了,生意不好做了。”有行业人士直言,补贴退出是2022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根据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生物质发电项目,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82500小时。在未超过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时,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当年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此外,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

  “像我们在山东,虽然省里已经给出一部分过渡性补贴,但是国家不再补贴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山东某生物质项目负责人杨某坦言。

  ●投资同比下降近六成

  热情的消退真实反映在数据当中。《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投总额为580亿元,同比下降58.5%。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易跃春在《报告》分享中表示,一方面,项目建设规模下降直接导致投资规模的降低;另一方面,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有所回落,也在客观上拉低了生物质发电的整体投资。此外,近年来,企业对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也更为严格。

  “就近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老项目基础效益并不好,农林生物质的纯发电项目想转型热电联产也没那么容易。之前还有一些观望的投资者,现在可能其中一大部分都觉得没有继续观望的必要了。”杨某表示,与风电、光伏发电能项目不同,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成投运后需要持续不断的原材料投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之间相互抢,原材料不足开工率就提不上去,开开停停,效益怎么可能好,投资少很正常。”

  ●转向非电领域

  事实上,不仅是农林生物质项目,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也愈加突出。

  《报告》指出,当前,垃圾焚烧发电仍然是生物质发电增长的主要引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占累计新增装机的76.9%。然而,根据《报告》,包括垃圾发电在内的生物质发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正在下降。2022年,全国生物质发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4515小时,较2021年减少167小时。在垃圾发电方面,易跃春表示,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出现垃圾供应量不足,导致项目无法满负荷运行。

  “近年来,国内东南部地区的垃圾发电项目已经趋于饱和,可以说,大城市生活垃圾已经被消化得差不多了。”然而,在资深行业人士看来,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并不具备建设大型垃圾发电项目的条件,“日处理能力在300吨以下的项目经济性很差。”

  “所以,无论是农林生物质发电还是垃圾焚烧发电,按照目前的行情判断,未来几年的增速都不会太快的。垃圾焚烧发电可能还会有小幅新增,但农林生物质的纯发电项目,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了。”该行业人士表示,下一步,我国生物质能发力点会集中在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等非电利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