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腊八往事

■周天红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02日   第 20 版)

  雪花和年总是同步抵达,舌尖的味道和年也是相生相伴。农历腊月初八,乡间有过腊八的传统,这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之后年味就渐渐浓了。

  古书记载,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其一,“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其二,“腊者同猎”,指奉上猎物祭祖敬神;其三,“腊者,逐疫迎春”,寓意攘除灾祸、迎接新春。乡村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每年这天,人们将蔬果五谷煮熟成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

  冬至过后,就进入了腊月,乡间有“冬至后,腊猪肉”的习惯。村头村尾,家家户户都在杀年猪,制作香肠腊肉腊火腿,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房前屋后,灶上台下,挂满了腊味,展示着一年的丰收硕果。

  古时,传统习俗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食材才逐渐增多。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很长一段时间,乡下人做腊八粥,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寒冬腊月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既可口又有营养,寓意增福增寿。

  娘只在村头的小学里念过三个月书,连写自己的名字都很吃力,可每年的腊八粥,她却熬得有滋有味。那时家里穷,无非用大米、小米、萝卜、白菜之类,熬上一大锅,弟兄姐妹好几个,你一碗我一碗,吃得很香。娘说,腊八粥是团圆饭,全家人都应该吃。捧着盛满腊八粥的大碗,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感觉幸福极了。一家人吃粥时的暖和温馨,也给时光增添了欢愉和美好。

  记得有一年,哥外出打工,腊月都没有回家的讯息。娘托人从镇子上的邮政公用电话给哥打了个电话,哥说,打工没挣到钱,回家的路费都成了问题,过年就不回家了。腊八初八那晚,娘端着一碗粥很久,粥凉了,最终也没喝下去。过年时,雪花飞舞,村里没有一个人行走的声响,那时我只觉得腊八粥好吃,没有想太多,直到后来离开家,才感受到那时的日子承载着娘太多的辛劳,承载着她对子女太多的牵挂和祝福。

  后来,生活日渐好转,娘的腊八粥做得越来越有味道了,因为里面加入了腊肉颗粒。娘大清早起来,把火腿肉烧好洗净,再切成细细的均匀的颗粒,倒入锅中与米粒一起熬制,香味四溢。当时,粥只是一个主食,桌上还有鱼、有鸭,有荤有素,一家人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有种马上过年团圆的感觉。

  古书还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国内逐渐兴起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一来纪念佛的成道,二来祈求自己能得道成佛,或者得到佛的护佑。古人的想像力真是惊人,希望喝一碗粥就能成仙成佛,由此可以看出,对腊八粥所寄予的厚望。其实在乡间,吃和团聚才是过腊八节的本来愿望。人们背井离乡,终日漂泊,打工、求学、奔前程,最终是要回家一聚的。腊月年关回了家,能和亲人坐在一起,哪怕只喝上一碗粥,也是幸福满满的。

  一粥一物,一节一情。腊月初八,年和团圆的预演,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

  (作者供职于泸州市纳溪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