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的事迹,是在去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作为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吴天一院士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诊疗救治了上万名藏族群众,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那天,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他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获颁了“七一勋章”。
多次遭遇车祸、全身有14处骨折,双眼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做实验时耳朵鼓膜被击穿……青藏高条件艰苦,吴天一院士多年来挑战着自己的身体极限。86岁高龄的他,戴着心脏起搏器,坚持工作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这是最打动和鼓舞我的地方,因为我和他一样,身体里装有一个双腔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心脏正常跳动。因为每分钟心跳不足30次,让我不得不植入这个小东西,而且每隔8年-10年要再做手术更换。去年5月 做完植入手术后,我打心底里不想接受这个事实——身体中突然多了个“异物”,而且一生都要依赖于它。“为什么是我?连心跳都不能自主正常,我是不是就这样‘废’了?”
就医时,也总有人投来疑问:“你也是来装起搏器的?”毕竟,病友几乎都是中老年人,连不少医生护士都感叹:“30岁出头就装起搏器,不多见!”对这件事,亲朋好友虽都不明说,但我知道他们有很多忧虑,最担心的就是我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连父母也希望我少做事、多休息,即使不工作也没关系。因此,我一度也认为,自己跟正常人不一样,但凡有人问及病情,更是闭口不谈。
“挺好,有了它,我还要继续跟高原病较劲,较一辈子劲。”第一次听到吴天一院士这样描述自己的起搏器,我瞬间百感交集,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一位80多岁的老人,常年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他都不怕,我到底在担心什么?我也可以继续下煤矿、去工地,奔赴天南海北采访,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泄气?
后来,陆续读了更多关于吴天一院士的故事,尤其是他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时,颁奖现场的一段采访,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您戴了心脏起搏器吧?多少年了?”主持人问。“到现在整整20年。我不太在意,因为我是医生,我知道双腔起搏器装了以后,我的心脏工作是正常的,我的脑循环也是正常的,不影响我的思维和我的工作。”云淡风轻的口吻,似乎是随意聊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我将这段视频存了下来,对比自己曾经的不勇敢,心生羞愧。其实,装起搏器本身并不可怕,吓倒我的是自己的胆怯和退缩。就像吴天一院士说的,有什么影响呢?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它在我身体出现危机时及时出手“拯救”,帮助我更加健康。
我应该感到幸运,幸运在迷茫时遇到这样一位素未谋面却倍感亲切的引路人。想想以前,我曾听到、看到过很多值得敬佩的励志榜样,但总觉得他们离自己很远,需要“仰望”。但从吴天一院士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是千万言语都无法描述的感同身受。
32岁这年,我装上了“钢铁侠”的心脏,现在已与它共处1年多,并且在未来的每一天,我都要与它相伴。我将这段经历写出来,是想告诉更多人,没有什么事会一直糟糕下去,只要你想,多大的困难都可以战胜。所以,现在再有人问起,我会大方且自信地回答:“没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