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1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诗圣抒怀

■尚庆海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1月03日   第 24 版)

  古人对冬至非常看重,诗圣杜甫曾借冬至抒怀,写下三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小至》是对冬至的形象描述:冬至之后,阳气慢慢回升,春天也就近了。冬至过后,因白昼慢慢变长,宫中刺绣女工每日就会多做几根五彩丝线,律管内的尘灰飞扬起来,意味着冬至已至。堤岸等着腊月快点过去,柳树就会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正欲凌寒怒放。此地此时的自然景物与故乡没有两样,遂叫来小儿斟满一杯美酒,一饮而尽。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这首《冬至》,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冬至时节对亲人的无限想念和内心满满的愁绪:年年冬至客居异乡,且每天穷困愁苦缠身。独自漂泊江上,憔悴不已,因和故土相隔遥远,不能相见,冬至时节就非常思念亲人。雪后拄着杖藜面对沟壑纵横,想起带着响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的往事。每每这个时候,心里就无限感伤,一片迷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这首《至后》描写了作者尽管无比思念故乡和朋友,但却无计排遣的愁闷心情: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诗人远在成都思念洛阳。自己闲官卑位无法施展才华,虽然此地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却终究不是故乡金谷铜驼。腊梅正含苞欲放,自己不由地想起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却不得团聚。愁闷至极,本想写首诗来排解忧愁,谁料想越写越倍感凄凉。

  可以说,杜甫以这三首诗,立意高远、选材典型、遣词精确,紧紧围绕冬至节令变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事、情、景三者相互烘托、衬托、渲染。而且,诗句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画面感强烈,诗的意境丰盈,情感丰沛,读后令人如同身受。从这三首诗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冬至的触动颇深,也从侧面能看出冬至这一时节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