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款量产车未推出,就要出售新能源汽车业务资产

恒大造车“虎头蛇尾” ?(车市透视)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8月16日   第 18 版)

  “烧”了近500亿元,恒大汽车扛不住了?

  8月10日,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包括上市附属公司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汽车”)及恒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部分权益。从此公告来看,恒大集团并没有明确出售权益的份额,但显而易见的是,恒大汽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资金压力或是诱因

  8月9日,恒大汽车发布2021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透露,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48亿元,是去年同期净亏损24.5亿元的两倍。该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主要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该业务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增加及利息支出较大。

  造车是一项持续的“烧钱运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车非常难,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蔚来汽车2016-2018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50.21亿元、96.39亿元;理想汽车2018-2020年的亏损总额为41.23亿元;小鹏汽车2018-2019年的亏损总额为50.91亿元。

  相比新造车企业,恒大“烧钱”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如此介绍公司的造车策略:“把能买的核心技术和企业都买了,买不到的则寻求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建立工程技术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链的世界级朋友圈,通过‘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的规划布局,造出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的新能源汽车。” 

  恒大2020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元,其中,249亿元用于收购技术和研发费用;225亿元用于工厂建设、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等。在债务压力下,恒大集团继续支撑造车庞大的资金投入,恐力不从心。 

  造车争议从未停止

  事实上,从恒大进入造车领域开始,争议就从未停止。

  2018年,恒大健康以67.5亿港元获得法拉第未来4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双方就因控制权和资金问题闹上法庭,最终分道扬镳。但恒大没有因此放弃造车,反而通过大手笔购买,获得整车制造、底盘架构、动力总成、电机、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快速入局造车赛道。

  相比其他企业造车进程,恒大汽车表现得更“激进”。去年8月,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了首期6款车型,今年2月,又发布了3款新车型。许家印曾表示,恒大汽车将在上海、广州、沈阳、郑州等地建设世界先进的汽车生产基地。这也被业界质疑,恒大汽车并没有认真造车,而是为了房地产“变相拿地”。有报道称,去年恒大汽车在各地获取的土地资源超过1000万平方米。

  今年4月,恒大汽车首次携旗下9款车型在上海车展亮相,但观众只能站在围挡外观看,被群嘲“只是个模型,底盘都不让看”。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在微博调侃:“恒大汽车就差汽车了。”

  尽管恒大造车饱受质疑,但并不妨碍公司股价一路看涨。去年7月,恒大集团将旗下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主体业务变为新能源汽车;9月,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短时间内,恒大汽车市值便冲破2000亿港元,最高市值一度飙升至5000亿港币。一时风光无限。

  恒驰能否按期交付?

  资本泡沫终将过去,尚未等到量产的恒大汽车正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其股价也从最高点的70港元一路下跌,截至8月12日收盘不到13港元,跌势明显。与之相应的是,恒大汽车的市值下跌至128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汽车由恒大健康变更而来,其业绩支柱仍是健康业务。截至去年底,恒大汽车实现营收154.87亿元,同比增长174.79%,其中,健康管理部分收入152.99亿元,占比98.79%,而新能源汽车部分收入为1.88亿元,占比仅为1.21%。

  恒大抛售造车权益,谁会接盘?截至恒大8月10日发布公告,尚未确定或订立任何具体计划或正式协议。

  同时,恒大也没有明确是否会放弃汽车业务。截至2020年底,恒大汽车已在全国多地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拥有近万名员工。按照恒大汽车相关计划,即将发布的9款车型覆盖A-D级,包括轿车、SUV、MPV各类车型,并将在2021年实现量产、2025年实现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在今年6月恒大汽车的夏季测试启动仪式上,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宣布,今年第四季度,恒驰品牌将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明年大规模交付。

  时至今日,恒大汽车还能兑现承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