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支持鼓励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通知》提出,智能化技术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各单位应加快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
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徐矿集团天山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天山矿业”)进行了实地采访。
基础先行,依托项目重点突破
煤矿智能化是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在煤矿智能化的帮助下,煤矿能够实现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因此,煤矿智能化也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陕西、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多省(区)均已启动煤矿智能化工作,并将其视为消除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隐患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智能化工作的推进中,多地仍面临着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等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天山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创举看来,要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问题,深度推行煤矿智能化工作,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达成目标。“按照基础先行原则,天山矿业将重点部署推进‘一系列智能化设备’‘一张网’‘一张图’等智能装备和智能系统,分批分期建设智慧矿山。”陈创举告诉记者。
据陈创举介绍,为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近年来,天山矿业在积极搭建研企、校企合作平台,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郑州煤矿机械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努力在矿井“三带”研究、水害防治、智能化开采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天山矿业还组织专业团队到内蒙古6家煤矿进行了调研,学习智能化建设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分析研究公司智能化建设现状,最终提出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一张网”“一张图”“一个标准”“一个库”“一个平台”6个子系统构成安全生产管控层,以及“一个运营管理中心”“一朵云”部署矿山经营决策管理和矿山云服务的智能化系统构建模式,明确了智能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建成新疆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
陈创举指出,随着天山矿业煤矿智能化工作推进,仅运行了不到两年的智能化监控设备已让煤矿“大变样”——煤炭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效果也尤为明显,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幅下降。“首先是调度室和矿井的监控,其次是监控中心对各个环节监控,再加上生产工序的操作室监控,层层监控下,出现问题都能第一时间预警,不仅大大减少事故风险,也让煤矿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顺畅。”
据了解,天山矿业是徐矿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委产业援疆号召,于2001年在新疆库车组建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通过了750万吨/年产能核增验收,是目前新疆最大的生产井工矿。截至日前,天山矿业已连续实现四个年度的安全生产,该矿也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矿井”。
2020年,天山矿业已建成新疆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生产“一键启停”,掘进工作面实现了无线视频监视全覆盖,工作面运输顺槽使用长距离单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同时建成了新疆最长(4000米)的顺槽皮带运输系统、新疆最大的综采库房和大型环型车场,以及直径达4米的绞车提升机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每天可减少岗位职工40余人。
“矿井下环境艰苦,安全是煤矿的生命。煤矿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减少了下井人员的数量,也正是减少了煤矿作业的安全风险。”天山矿业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唐宇称。
据介绍,今年天山矿业将重点建设掘进工作面集中控制系统、单轨吊运输、副井及五煤绞车提升系统自动化控制、矸石智能分拣系统,实现智能化快速掘进、高危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运行。
同时,天山矿业还正着力构建“一张图”,论证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影像、数字技术和信息分析,建立地质图、采掘图、机电图、通风图等不同图层,实现煤矿可视化开采。
(李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