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亩“杂交稻”

■汪志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24 版)

  家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家里虽然每年都种植早晚两季水稻,但因产量低,人均田亩少,总是会缺粮。家里八九口人,每年春天和冬天,粮食不够吃时,只好向别人家借,待来年再还。有一年刚入腊月不久,父亲在村里没借到粮食,走了40多公里山路去几个舅舅家借了一担粮食回来。为了节约这担粮食,母亲几乎顿顿煮稀饭。

  记得刚包产到户不久的一年正月,父亲从生产队开完会回家,告诉我们村里要动员每家每户推广试种几亩杂交水稻。第一次听说杂交水稻,许多村民怕种砸了,都不愿意种。我当时正在离家不远的农学院读书,虽然也是第一次听说杂交水稻,但我认为这是国家新研制的水稻新品种,可以一试。可父亲却极力反对:“咱家粮食每年都不够吃,如果试种这个杂交水稻减产了咋办?”见父亲犹豫,我又劝他:“这个杂交水稻,应该是科学家做过多次试验才推广的,只要按要求种植,不可能减产,我学农,咱们应该相信国家。”

  那时我家有七亩耕地,四亩地种植早稻,每亩产量五六百斤。另外三亩地秋天种植油菜、胡萝卜、红薯等作物,来年夏收后再及时种植晚稻,但晚稻栽培时间短,亩产也就二三百斤。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忙到头,粮食还是短缺,在我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我家也成为当年生产队仅有的三家杂交水稻种植户之一。说实话,一下种了四亩,我和父亲心里都没底。

  三十多天育种后,我家开始插秧。我就读的农学院离家只有几个小时车程,插秧那几天便请假赶回了家。之前的传统水稻插秧都是一棵十多根秧苗,而壮实的杂交水稻秧苗最多插一根。父亲问:“这一根秧苗能行吗?”我告诉他,我咨询了乡上的技术员和学院的老师,杂交水稻根系发达,移栽后及时施肥,分蘖很快,一根秧苗能分蘖十几根,生长旺盛,穗大粒多,抗逆性强。我还告诉父亲,杂交水稻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要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苗、有水分蘖、移苗搁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

  从插下秧苗那天起,我人在学校,可心却牵系着那四亩杂交水稻。秧苗一天天长大和分蘖,我天天揪着心,怕出点意外种植失败,尤其放暑假那一个多月,几乎天天围着杂交水稻转。

  千盼万盼,转眼间,茂盛的田野,杂交水稻开始抽穗、灌浆成熟了。与其它水稻相比,杂交水稻虽株高,但壮实,遇雨水和大风,没有出现倒伏现象。秋天收割时,沉甸甸的稻穗惹人爱,亩产竟高达上千斤,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那稻米粒粒饱满,晶莹透亮,蒸出的米饭粘性强且鲜香耐嚼。父亲高兴坏了,乡亲们也后悔了。杂交水稻晒干后,父亲专门碾了一担米,给其他没有种植的乡亲每户分了几斤,分享这新水稻品种带来的喜悦。而从那年起,杂交水稻就一直陪伴着父亲,每年金风送爽的秋天,田园里每一粒稻米都闪烁着他幸福的泪光……

  (作者供职于中核集团甘肃雪晶生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