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拜访”梅先生(远足)

■张金刚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3月29日   第 24 版)

  那日,我暂住进北京群力胡同,清晨遛弯儿,拐过护仓胡同,走到护国寺街东头9号,竟听说这里是梅兰芳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青砖院墙、朱红大门、清静幽居。有意冒昧登门,却数次碍于时间过早或过晚,只好折返。

  春日清晨,繁花满枝,暖意融融。又行至梅先生门前,门竟然开着。缓缓怯怯迈槛而入,不料,被看门人唤住:“梅先生不在,不过您倒是可以在院里走走看看。”

  一入大门,迎面青砖灰瓦的影壁前,有一尊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塑像。西装革履,发型精致,眼神清澈温润,面容亲和优雅。两侧植了修竹,竹叶青翠,体态曼妙。轻风中,竹叶沙沙作响,摇曳生姿,投影墙上,虚实呼应,相映成趣。

  前院有两株大树,院外可见树冠。因还未发芽,一时不好辨识。细瞅,东面一株为椿树,树皮龟裂透着沧桑,高耸过墙直插蓝天。西面一株则为楸树,繁枝上悬挂有串串种荚,风过摇曳,如凤冠上的珠玉流苏。一椿一楸,寓意健康长寿、紫气东来,静静地与梅先生一道,看尽、演尽人世春秋。

  楸树下是一道橱窗长廊,展示着“梅兰芳访美艺术图谱(部分)”。这些纷繁精美、底蕴深厚的图谱,系1930年梅先生访美演出的发起者齐如山先生组织画家设计制作。画轴共183卷,1987幅,涵盖京剧的服装、脸谱、砌末(布景道具)、乐器、舞蹈造型及剧场等元素,堪称京剧百科画卷,皆是国画风格、中英文对照,形象生动地将国粹京剧特别是“梅派”艺术展现在了美国观众面前。

  前院南面六间房是梅先生的生平展。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一帧帧照片、一篇篇文字,详细记录了他的艺术生涯。缓步观看,整个人沉浸在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刻苦钻研、创新精进、不懈追求和弘扬传承之中。看到他在抗战时期罢歌歇舞、蓄胡明志、卖画谋生的故事,感觉那一刻,他就是《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就是《生死恨》中的韩玉娘,就是誓死抗日、铁骨铮铮的“中国人”梅兰芳。

  迈过中门,进到正院,悠扬婉转的《贵妃醉酒》原声传来,优美的梅派唱腔如丝如缕,如纱如雾,萦绕小院。

  正院迎面立一座木雕影壁,其后放置一高脚石雕鱼缸,池水澄澈,水草碧绿,几条红金鱼游弋其中。东西厢房原为梅先生子女的居室和餐厅,檐下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现辟为展室,正进行一场“梅兰迎春画展”。梅兰本就深受文人墨客推崇,今又在梅先生府上展出,确实相得益彰。

  正院北房,是梅先生的居室。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是卧室和书房。隔着门,透过窗,可见屋内的沙发、桌椅、板凳、橱柜、书桌、床铺、茶几、灯笼、挂画、摆件……尽显雅士气息。客厅西墙斜竖着当代印度画圣难达婆薮为梅先生绘制的巨幅油画《洛神》,生动传神,格外醒目。

  正院靠北有两株柿树,小叶刚刚萌芽,枝头还挂着旧年风干的柿子。靠南有两株海棠,花开馥郁,美丽明艳。走廊墙外两株丁香清新脱俗,馨香弥漫。六株树分布南北西东,将小院装扮得生机勃勃,似乎看得见梅先生每日在树下吊嗓,练功,授课的身影……

  轻声缓步拜访大师故居,不禁小声哼唱起那曲经典的《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不舍地移步门外,转身,回望,忽地想起:大师已去,惟余追思。于是,整整衣衫,掸掸灰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