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油气·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石化企业如何度过行业严冬?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16日   第 14 版)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下跌等多因素影响,石化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万亿元、同比下降11.9%;利润总额1416亿元、同比下降58.8%;进出口总额3054.7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这三组数据同时大幅下降史无前例。临近年底,石化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5%,恢复情况不及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炼油板块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已扭转上半年亏损的状态,一批石化企业下半年以来每月盈利逐月增加。因此,总体来看行业发展较为稳定,效益逐步改善,外贸降幅收窄。可以肯定的是行业年内继续向好,但是挑战仍很严峻,全年由降转增难度很大。”

  在日前举办的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峰会上,多位业内专家用数据展示了石化行业正经历阵痛。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培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发与会专家热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主任祝昉表示,尽管目前国内石化行业仍面临油气资源、化工原料和高端产品存在较大缺口的挑战,但以国内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将是石化行业未来最大机遇。石化行业未来挑战在、机遇在、市场在。陆续上马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对石化行业前景具备信心的表现,重视国内消费市场、挖掘差异化需求尤为关键。 

  重视国内消费市场

  一组贸易数据揭示了目前石化行业现状和存在的短板。

  祝昉指出,目前石油天然气贸易总额2828亿美元,逆差2788亿美元,其中原油2383亿美元,天然气406亿美元。原油加工贸易中,只有成品油和石蜡顺差,其余燃料油、石油气、润滑油等皆为逆差。 

  “能源与资源是石化行业存在的短板。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祝昉指出,“上游过剩、下游短缺明显。此外,石化行业高端产品少,低端产品多,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成果在工业化应用效率偏低。加之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很多企业还未进入园区游离在外。”

  多位业内专家建议行业在提供原料的同时,要关注下游需求细分,轻工、纺织,包括制鞋等下游出口导向型产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

  “从进出口情况可以看到,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尤为重要。”祝昉指出,“石化行业不应该仅转向高端产品,中低端消费群体和基础产品市场同样值得关注。新环境下,城镇化发展需求、银发经济、低收入群体需求、环保等多样化要求终端消费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仍然坚挺,中国要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

  发挥一体化成本优势

  我国因石化产品存在长期结构性短缺,造成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专用化学品,尤其是高端石化产品每年大量进口。目前,炼化企业从以生产成品油为主、大宗石化原料为辅的传统一体化,正在转向多产高附加值产品和延伸石化产业链的新型一体化。

  一方面以恒力、荣盛、盛虹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集中建设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相继投产。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纷纷布局中国,巴斯夫在湛江、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分别独资100亿美元建设新材料基地、中海壳牌三期,利安德巴塞尔与宝来石化在辽东湾,萨比克与福海创在古雷都在规划拟建炼化一体化装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也指出,国内也力争“十四五”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轮廓,2035年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裕廊岛这样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石化基地。

  “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快速增加值得关注,但与此同时炼化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祝昉说。

  荣盛国际总经理助理许津认为,炼化一体化具备装置大型化、工艺流程优化、产品高端等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将会带来全新的、更低的成本标杆。4000万吨/年的项目与200万吨/年的项目相比每日成本差大约在4万美元左右,一个周期运行四至五年,差距显而易见,一体化项目将带来碾压式的成本优势。”许津说。

  “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就像拼乐高,比如作为核心的乙烯装置在运进工厂时就已经组装完毕,工厂只需要最后的搭配、组装、链接和智能化,这一过程就可以减少巨大的成本。” 许津表示,“随着一体化和存量市场的较量,未来3-5年,成品油和石化产品市场重组雏形完成。”

  绿色创新培育新优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疫情让炼化业步入了整合时代,同时将产能过剩加剧、利润率被挤压、老旧炼厂技术落后等问题被放大,未来行业将进入由“现代化、低成本、高效低碳”主导的整合时代。绿色创新和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傅向升表示,绿色发展是必然选项,要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规范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企业和石化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改变了炼化业务模式,推动石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之中,人工智能为诸多流程性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进步和变革。无智慧,不炼厂,在不远的将来,智慧炼化将成为推动产业革命性进步的最大利器。

  傅向升指出,要抓住“双循环”的战略转变,通过多渠道保障国内供给能力来“稳链”,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补链、强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和协同来“延链”,加快补短板、提高石化产品内循环的能力,重塑石化产业“双循环”的新格局,培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