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学成就斐然,勤政节俭亦堪称后世楷模。有诗赞其曰:“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以励万世。”
1163年秋,杨万里离开零陵,升调至临安,任临安府教授。临别时,同僚们决定摆一桌酒席给他送行。为了不增加同僚负担,杨万里决定提前动身。临行前,写下一首《夜离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劳留二绝简诸友》:“已坐诗麗病更赢,诸公刚欲饯湘湄。夜浮一叶逃盟去,已被沙朋圣得知。”杨万里留诗避宴之事,一时成为宋代官场节俭的榜样。
1189年春,宋光宗受禅做了皇帝。杨万里受召入京,连上三札,要求光宗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四日亲君子,五日奖直言”,受到贤臣良将的赞赏。
不久,杨万里因地方震灾、农民生活困苦上书朝廷,一次给皇帝提了十条意见,提醒宋光宗要将国家命运与人民联系在一起,勤俭节约,减赋减税,广结民心。
然而,这次上书触怒了宋光宗,杨万里由此被贬为江东转运副使。对此,朝中正直之士纷纷为他鸣不平,但视权贵财富为粪土的杨万里却非常淡然。
辞官回吉州老家后, 杨万里闲居乡间15年,与夫人罗氏自耕自织,淡茶素饭,粗衣布衫,过着与村人完全一样的生活。
杨万里晚年生活十分贫困,病重时,竟然没有棺材入殓,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安葬。
杨万里忧国忧民、勤俭节约、安贫乐道的品行,对儿子杨长孺影响很大。杨长孺任湖州太守兼庾州节度使时,全家人始终节俭,但对缺衣少食的贫苦百姓却十分慷慨,经常拿出自己的俸禄接济。
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时,杨长孺每日粗茶淡饭,缩衣节食。见百姓穷困,缴不起租税,他就用自己的俸禄替百姓缴了租,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代民输租》中所言“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说的就是这件事。
祖父杨芾在吉州老家留下三间茅屋,杨长孺接手时,已经住了三代,早已墙透顶飞,破损不堪。即便如此,他也未花钱修葺。
当时,吉州太守史良叔离任时,曾到杨长孺家辞别,入门后看见杨长孺家境如此俭朴、清贫,顿时流下眼泪,感叹之余,叫画工将杨长孺家的祖宅及清苦生活场景画成图后离去,后将画图报奏朝廷。
杨万里、杨长孺父子勤俭节约、清政廉洁的事迹广为流传,为同僚所钦佩。
有朋友问杨长孺:“你和你父亲谁更节俭?”杨长孺说:“父亲节俭是为朝廷,想的是国富民强,我节俭是为家庭,只能让百姓养家糊口,我远不如父亲。”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