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动态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02日   第 13 版)

  中国石化

  进军风电产业

  本报讯  10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称,所属新星公司将参与开发位于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兆瓦,这将是中国石化首个风电项目。

  分散式风电是一种小规模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高效可靠的发电模式,虽然其总容量较小,但可利用已建成的电网进行输送,更加灵活,可实现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就地消纳。

  据了解,该项目整体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设计安装8台单机容量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上网电量可达4286.5万千瓦时/年,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32万吨,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量。

  今年,中国石化提出构建是“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领域,着力建设以风光热氢为引领的新能源体系。

  氢能方面,2019年中国石化氢气产量占全国14%左右,在广东建成全国首个油氢合建站;今年还推动了绿氢产业发展与康明斯签署合作意向书。地热能方面,地热供暖能力达到5700万平方米,为近50万个家庭提供地热清洁供暖;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方面,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89.39兆瓦,总发电量3.1亿千瓦时/年。

  (吴莉)

  

  超稠油藏首次实现

  大规模蒸汽驱开发

  本报讯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杜229块扩大部署试验方案,将原有20个蒸汽驱井组扩大至128个工业化生产。这是国内首次对超稠油油藏大规模实施蒸汽驱开发。蒸汽驱适用范围从黏度1万毫帕秒的普通稠油,扩展至黏度8万毫帕秒的超稠油。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吞吐末期的一种接替方式。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辽河油田在齐40块、齐108块、锦45块等稠油黏度约1万毫帕秒的普通稠油区块实施,效果较好。高峰期,齐40块150个井组年产油67万吨。 

  在此基础上,辽河油田将眼光投向黏度更大的超稠油。2007年起,辽河油田开展超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历经十余年攻关,辽河油田实现了3个突破:机理认识上,科研人员实现了从单层驱替到超稠油驱替剥蚀复合机理认识上的突破;转驱界限认识上,认识到温场是转蒸汽驱的关键条件,通过集中预热加速温场建立,使地下原油黏度达到转驱条件;动态调控技术上,形成了气腔调控、提高蒸汽波及体积、注入井防窜、采油井堵窜、注采温差控制调控等系列关键技术。截至目前,杜229块20个试验井组阶段油汽比达到0.19,是辽河油田蒸汽驱开发效益最好的区块。 

  为进一步高效建产,扩大实施规模,辽河油田科研人员系统总结了杜229块超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20个井组的实施经验,强化转驱界限,优化油藏工程设计,细化部署安排,完成了杜229块蒸汽驱整体实施方案编制,部署新井206口,分3批实施。 

  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杜229块128个井组完全铺开,届时杜229块年产油将从27万吨上升至40万吨。实施后,采收率将达到64.4%。

  (雷凤颖)

  

  川维化工关键备件

  国产化降本超百万元

  本报讯  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公司合成氨装置催化剂更换用备件全部选用国产后,目前已稳定运行一年,各项指标控制理想,标志着本次国产化改造取得成功,为企业降本超过100万元。

  川维化工公司合成氨装置采用国外引进技术,设备为成套进口,其中催化剂于2019年底到达使用寿命,并于2019年年底进行了更换。根据原工艺包提供商某国外公司报价方案,更换催化剂项目继续使用部分国外进口备件的整体报价高达一百多万。

  为在满足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催化剂更换成本,公司设备、采购、生产等部门针对国外商家提出的10余项必须国外引进备件进行了深入专题研究,最终论证该设备备件国产化技术上是可行的。紧接着,公司邀请国内设备供应商多次到装置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将国内供应商按川维化工公司要求定制的样件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对比检测,最终确认国产备件样品检测合格,下达了采购计划,节约采购费用超过一百万。

  采用进口备件不仅成本高,技术也受制于人。本次设备备件国产化为企业节约了维修费,并积累了丰富的催化剂更换经验,为以后的设备检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史宗杰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