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封信,一句话,一辈子

■史慧清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17日   第 24 版)

  父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结婚至今已40多年。父亲30多岁外出打工时,曾给母亲写过一封信, 那是他这辈子写给母亲的唯一一封信,信中那句 “亲爱的”,大概是母亲这辈子听过最美的情话。

  1991年我上初中,家里开销日渐增多。父亲平日在附近的小煤窑挖煤养家,活儿辛苦但收入甚微,只好选择外出谋生。

  我家有个远方亲戚在汾阳当包工头,父亲坐了好几天火车,终于在杏花村酒厂附近的建筑工地落了脚,找了个帮人做饭的活计。

  在杏花村的那些日子,父亲至今难忘。酒厂刚酿出来的原酒,他只尝了两口便醉得不省人事。还有做饭的大师傅,脾气暴躁但喜欢逗乐,给父亲辛苦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以前在家时,父亲虽与母亲吵嚷不断,却从未分离,第一次出远门,离家三个月后,他提笔给母亲写了信。不知他当时如何下笔,如今设身处地想,奔波异乡,每至夜深人静,他肯定会站在窗前眺望远方,无法抒怀时,便在一个深夜,趁大师傅熟睡,轻轻提起了笔。他的满腔柔情和思念,都倾诉在那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

  十天以后,母亲收到了来信。那天我放学回家,母亲在厨房做饭,见桌上已经拆开的信,便悄悄拿出来。父亲的字歪歪扭扭,还有不少别字,主要问及爷爷的身体是否健康、我和妹妹的学习情况、表哥中考成绩,以及庄稼的长势等。

  读完信,我的目光很快回到开头那句“亲爱的”,偷笑之余,心想父亲竟也这般柔情。拿信给母亲,她有些不好意思,扭头只说了句“你爸哪会写,又没读过多少书,不定是谁教他写的”。

  那天,因为父亲的来信,家里似乎别样的温暖。后来,爷爷离世,父亲回来奔丧,之后又在外打工一年,期间再未写过信。

  父亲比母亲大两岁,到适婚年龄经人介绍相识,母亲见父亲眉目清秀人也诚实,家境虽一般,但还是嫁给了父亲。自我记事起,母亲性急好强每日操劳,父亲胆小性子慢常为生计奔波。生活艰辛,家事烦扰,他们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常怀疑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感情。

  直到去年父亲生病住院,我见母亲在手术室外焦急慌乱的样子,见她日夜守护在父亲病床前,才明白他们之间有那份真情。他们虽吵嚷拌嘴,但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一辈子,尤其每次提起那封家书,提起那句“亲爱的”,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露出孩童般羞涩的笑容。

  一辈子,一封信,一句“亲爱的”,比起如今众多的百般海誓山盟却如烟花般短暂的爱情,也许更弥足珍贵,经久恒长。

  (作者供职于山西兰花科创朔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