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电网织就小康梦(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通讯员 陈爱红 崔菁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17日   第 23 版)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曾经,土墙泥巴院、扬尘蚰蜒路一度是中国农村的标配。然而在黄土高原的姑射山下,有一处村庄却在悄然改写着乡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一跃成为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它就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的古城镇关村。

  ■■强电网 增强发展硬实力

  “爷爷,小猪崽热的打滚哩,关掉一盏浴霸吧?”循着稚嫩童声,映入眼帘的是村民郑顺生家热闹的猪场,12只小猪在保育床上争先恐后的叫着。闻声而来的郑顺生喜笑颜开:“猪娃子是饿啦,把它放阿花身边就好啦!”

  郑顺生家是村里的生猪养殖专业户,200多头生猪年创收可达50多万元。“传统养猪法,劳心劳力还不挣钱。”谈及16年来养殖经历,他感慨万千,“以前没有动力电,也不敢置办先进设备,猪崽保暖只能靠热水袋围住,一不小心还会烫伤小猪。遇上猪瘟,更是一车车往出倒,心像针扎一样疼。

  “十三五”以来,国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实施井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离了电啥也弄不成,你看我家现在的猪场,已经走上科学化养殖之路。”顺着郑顺生所指,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自动饮水器,传统水槽喂养的脏、乱状况得到彻底改善。猪舍里,母猪阿花安静的熟睡,小猪崽在保育床上享受着浴霸的温暖。饲料加工间内,儿子郑文斌正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儿媳负责着精料和玉米秸秆的混合……不远处的角落里,两台布满灰尘的发电机已无用武之地。

  ■■服好务 设施大棚有收益

  从郑顺生家出来,沿着整洁的村内巷道一路向南,就是该村的冬枣种植基地。硕大的冬枣悬挂在枝头,泛着一丝红晕,害羞地低着头。“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致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提起村子的变化,村长闫重旭很是欣喜,“村里能有今天,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6年,关村村委会牵头将150亩流转土地统筹规划,建成30座高标准设施冬枣大棚,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然而许多村民认为村里基础设施差,建大棚肯定赔钱。襄汾县供电公司得知此事后,新建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专供大棚用电,务实的举措撑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有了电,冬枣品质就有了保障。”闫重旭介绍,“每年五一前,要给枣棚里增加夜间补光灯,通过人工仿照七彩光芒增加口感。枣摘下来不能直接发走,还要放在保鲜库中去除田间热,冷藏后的枣口感好,品相也好。”顺着闫重旭所指,远处是一座140立方米的保鲜库,丰产后,从这里流转出去的枣将达12万斤,可获收益300余万元。

  ■■电充足 村民享受现代生活

  充足的电力有力擎起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也改善了生活。如今的关村,再也看不到污水到处流的景象了。污水处理站将废水净化后用于灌溉农田,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家家户户用上了空气能热泵,成为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

  暮色降临,关村村民广场人流如织。孩子们追逐嬉戏,老者坐在长凳上聊天。远处,妇女们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这么漂亮干净,你说像不像城里的小区?”乘凉的村民难掩内心的喜悦。关村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