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上“花椒电” 盖起“花椒房” 开上“花椒车”

■通讯员 陈江华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17日   第 23 版)

  天水秦安县供电公司人员在徐王村的花椒园里了解花椒种植情况。
  陈江华/摄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徐王村是著名的“花椒村”,花椒颜色鲜艳,味道浓香,很受热捧。“这里的20亩都是我家种的,每年能收2000多斤花椒,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十多万元。”一脸自豪说出这些话的,是徐王村52岁的村民郭爱艳。

  郭爱艳正在分拣烘干好的花椒,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回家帮忙。花椒采摘后的烘干程序是每年收成的关键。7月中旬到8月下旬这40多天里,徐王村家家户户都架起了花椒烘烤机,开启了“疯狂用电”烘花椒模式。

  “他们几乎天天都要到家里来,用电是我们花椒农的头等大事,电压要是不够,那可真是耽误不起。”郭爱艳热情招呼着秦安县供电公司西川供电所人员,他们是来检查烘烤机用电安全状况的。供电人员详细检查了烘烤机用电情况,又来到她家新房检查供电。郭爱艳盖了两栋新房,一栋已装修好,另一栋刚建成,她还准备给儿子在城里买套新房。

  “这两栋房子我一分钱都没有贷款,都是自己挣的,家里还买了两辆车。楼和车都是种花椒种出来的,也是电带来的,可以说是我们用上了‘花椒电’,才有了‘花椒楼’‘花椒车’。”郭爱艳一脸幸福。

  村民陈中生家中有300多颗花椒树,今年花椒产值收入也将近13万元,像他这样的收入在徐王村并不算上等。

  陈中生从小腿部落下疾病,出行不太方便,在20年前和他同龄的人都出门打工时,他按捺下心中的不甘,在家乡默默的种植花椒。陈中生回忆道:“其实那个年代,花椒收入也并不高,只能满足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以前还没有烘烤花椒的电力设备,全靠太阳晒,要是赶上阴雨天,成百斤的花椒全部发霉变质。浪费的是花椒,损失的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银。

  “现在花椒带来的收入完全够我们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全靠电力供应的及时,从去年开始,供电公司就集中在村里进行电网改造,让我一个身体不方便的人也有了这么好的收入。”说起电力带来的实质性改变,陈中生是有切身感受的。

  花椒农以前完全是靠天吃饭,随着电器化生活日益普及,椒农们摘完花椒及时的用电进行烘烤,采摘、烘烤、销售基本不耽误,避免了全靠太阳晒却又遇到阴雨天的无奈。

  家家户户烤花椒,随之而来是用电量剧增,这种用电量在全年度都是绝无仅有的。秦安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马季介绍,就供电量来说,除夕夜家家户户开启家用电器、长明灯的电量也赶不上烤椒期一个小时的用电。据了解,每年的烤椒期将持续40天左右,秦安县用电量增长近1300万千瓦时。面对这个特殊的考验,天水供电公司从2017开始就在持续进行乡村电网改造,结合配农网3年脱贫攻坚战,对各类乡村产业用电进行了全面的扩容改造。

  面对花椒烘烤季,天水供电公司提前3个月进行准备,切割新增368台综合变压器,改造升级11条10千伏线路共368公里。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到花椒产地,彻底解决了电压不稳、用电不足的问题。

  烘烤后的花椒色泽口感都有了更好提升,红艳艳的花椒成为秦安县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每天从徐王村里拉出去卖的花椒超过上千斤,远销宁夏、北京、河南等地,靠种烤花椒得来“花椒车”“花椒房”的农民不在少数,花椒已然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