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党建/文化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孵化创新金点子(劳模创新工作室)

——记葛洲坝易普力公司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

■特约通讯员 张磊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28 版)

  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与项目现场员工交流混装炸药车技术性能。
  刘令/摄

  开栏语:

  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中国能建命名了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本期起,本刊特推出“劳模创新工作室”栏目,讲述劳模工作室团队破解生产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的故事。

  

  “学习现场混装炸药车技术要领时,要牢记每一个字。1995年,我从车辆维修工转行当机修工,维修到机修,一字之差就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7月2日,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魏碧波来到中国能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四川峨胜矿山项目部,向员工们讲解现场混装炸药车设备维修和使用要诀。

  自2018年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团队成员经常到工程一线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工作室承担着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系统建设应用和技术更新的任务,截至目前,已相继解决液铵系统修复、混装车泵送压力超限等几十项技术难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4项,5项技术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引领技术进步、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客户 研发现场混装炸药新设备

  “国内公路、铁路施工开掘隧道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购买成品炸药实施爆破,另一种是使用现场混装炸药。但前者安全系数低,人力成本高,后者无法将混装车开进隧道,远距离爆破效果不理想,这是近年来客户经常反映的一个难题。”魏碧波介绍道。

  凭借多年的一线施工经验和技术研究探索,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大胆提议研制便携式装药器,以便让混装车进入隧道。

  行动是实现设想的唯一途径。工作室迅速开始研发便携式装药器,并摸索出了使用螺杆泵泵水压力复位密封球的办法,解决了便携式装药器密封球易卡死这一核心难题。

  实验室成功不代表研发成功。为使便携式装药器适应现场爆破使用需求,工作室成员前往葛洲坝易普力公司丰都项目部开展现场装药爆破试验,对设备进行优化调试。

  试验过程中,密封球卡死故障再次发生,但由于项目部缺少螺杆泵,此前的实验室方案无法使用。工作室成员随机应变,优化改造了便携式装药器框架结构,并与设备厂商沟通,升级了密封球结构及材质,以保证密封球不变形。自此,卡死故障和无法泵出乳胶基质现象消失了。

  2018年11月,工作室研发的“EMC-I便携式装药器研制与应用技术”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还被应用到川藏铁路修建中,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引领行业 实现“一车通行全国”

  凭借先进的现场混装炸药车技术和生产爆破一体化服务模式,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开创了现场混装炸药车跨省作业的先河,在十余个省、市、区完成了市场布局,打响了品牌。

  “要巩固优势、继续引领行业,就必须确保现场混装炸药车克服远距离调配、南北气候温差、施工环境差异等各类复杂条件,实现‘一车通行全国’。”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起这项重任,并迅速明确了攻坚方向。

  工作室成员首先从整车优化设计入手,常驻设备供应商制造车间,参与车辆设计改造工作。“大家都很较真,和设备供应商反复讨论设计细节,每个人都铆足了劲,想设计一辆更好的车。”工作室成员刘俊文说。

  正是通过较真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外加丰富的现场混装炸药车使用经验,工作室顺利解决了混装车便捷性、工艺适应性问题。

  没有安全保障,再好的车也难以“通行”。工作室通过进行大量安全测试和场景模拟,发现了尚未引起设备供应商和使用者重视的现场混装炸药车螺杆泵安全隐患。该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整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无小事,工作室迅速开展技术攻关,反复试验后终于成功使基质流量与螺杆泵转速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超限自动报警停机,从而大大提高整车的安全性,打通了“一车通行全国”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工作室成功申报《新型现场混装车乳化炸药的系统及其生产工艺》发明专利,相关技术成果完成转化应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造船出海 打造海外发展“加油站”

  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民爆业务“走出去”,一直是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战略规划中的重点。该公司“出海”航程的起点是利比里亚,由于在当地购置成品药存在保供难、成本高、安全弱等问题,投资建设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系统就成了必须的选择。

  然而,利比里亚工业基础薄弱,民爆生产技术和设备制作水平相对落后,建设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系统面临着诸多困难。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惧挑战,承担起建造海外发展“加油站”的重任。

  “我们可以参考‘乐高’,将国内模块化地面站做成‘活’的可拼装地面站。”接手工作后,工作室成员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妙招。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魏碧波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国内将生产设备反复拆装,调试技术参数,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可拼装地面站的设计和制造,并将其搬到利比里亚。工作室将这一办法称为“造船出海”。

  首套海外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系统成功落地,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在利比里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如今,该公司所属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在当地民爆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成为当地现场混装炸药生产和民爆物品销售服务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公司。

  截至目前,魏碧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包括高级工程师、行业专家在内的成员7人,联系基层科技工作者300余人,组成了一支劳模带头、骨干引领、人才集聚的团队。

  “未来,工作室会在运作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员工创新实践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魏碧波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