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小蘑菇生出“致富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叶良云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13日   第 24 版)

  文和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是2014年建档的省级贫困村。全村耕地多为山地且贫瘠,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加之多年沿袭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和市场经济意识,村民基本靠天吃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产业经济作支撑。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建中”)派驻文和村的驻村扶贫干部李沙,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特色扶贫产业,让小小的蘑菇拓出了一条脱贫路。

  2019年,李沙与文和村村两委通过调研商讨,广泛吸收村里优秀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和村组干部,共同组建成立了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专合社主导实施食用菌特色扶贫产业项目。

  项目建设伊始,农民专合社和大多数村民对种植食用菌没有把握,大家最大的担心,是没有种植技术和资金,更没有销路。

  为解决资金问题,李沙联系了高县来复镇文和村、崇新村、太平村三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参与文和种植专合社食用菌项目投资,实现“抱团发展”。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到公司支持,中核建中2019年和2020年累计向文和食用菌项目投入帮扶资金41万元。此外,文和种植专合社成员也为项目自筹资金12万元。

  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文和食用菌项目有了100余万元的资金保障。而为了彻底打消村民的顾虑,李沙组织三个村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前往泸州春雨食用菌研究所基地实地考察种植情况,并与研究所签订了扶贫产业技术合作协议,依托其专业技术开展食用菌种植。

  2019年5月,文和食用菌项目启动建设,但一开始就遇到不少困难。

  因为项目建设用地地处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手续迟迟拿不到。为此,李沙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与高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沟通,邀请专业勘测公司实地勘测项目用地,通过努力协调,顺利拿到了设施农业用地审批手续,确保了项目建设的依法合规。生产线设备设施安装后,试生产调试中经常发生电气、机修等专业问题,李沙联系了中核建中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及时处置了突发问题,生产线终于成功产出合格的食用菌菌包。

  针对村民食用菌种植技术“空白”问题,李沙组织村组干部再次前往泸州春雨食用菌研究所进行系统培训,并与驻村工作队定期赴研究所查看学习情况,与学员们共同编制了食用菌生产种植规程。种植过程中,他还邀请高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农技员定期指导,为食用菌成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今年3月,文和食用菌项目终于建成了近1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厂房和一条生产线,4-5月生产期间的产量达到300斤/天。

  产品生产出来了,可大家又为销路犯了难。

  为了争取市场订单,李沙率先与中核建中厂区食堂供应商联系,通过定点采购保障了近1000斤/月的销售订单。另外,拓展销路到宜宾的连锁超市、高县各中小学食堂,还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社区网购配送等,逐步拓展销售渠道。今年5-6月,文和食用菌实现销售3万元余元,预计年底可为农民专合社增收10万元以上。

  发展特色产业为村集体增收的同时,李沙还惦记着村里无劳力、无智力、无人赡养的“三无”贫困户。依托食用菌扶贫产业试点开展投资收益扶贫模式,他将文和村、崇新村、太平村三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的70万元资金,按照投资额5%量化给三个贫困村的60余名“三无”贫困户,实行固定收益分红,每年可为他们增收5万余元。同时,食用菌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提供了十多个本地贫困就业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

  文和村食用菌特色扶贫产业项目,不仅结合了当地特有的生态自然资源,而且按照农民专合社产业经营模式,打造出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下一步,李沙也谋划着,文和食用菌项目将继续优化种植技术,拓展品种,采取订单生产加直销模式,让小蘑菇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作者供职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