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一米”的风景(同心战“疫”)

■赵柒斤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3月23日   第 24 版)

  风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为: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工作之余,人们外出游玩、旅行,欣赏自然风景,卸掉一些压力,性情也随之柔和。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令人们无法远足,但却在不同场合营造出“一米”的别样风景。

  17年前,“非典”疫情造就了餐桌风景——公筷,但后来大家渐渐淡忘了使用公筷这回事。有人说,这与中国人饮食习惯本身含“社群主义”元素有关,公筷隔离了亲情、友情,故而这道“风景”很快被人抛诸脑后。一双筷子伸任碟内挟肉挟菜,吃完后再伸、再挟多自在。可殊不知,这样用餐,挟菜人口中之物便跟随筷子碰到碟内的肉鱼及蔬菜,其他人挟着吃了,无疑增加了细菌、病毒传播的风险,桌上之人自然变为“有福同享”或“有难同当”。

  今春疫情期间,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和一米线又热络了起来。公共场所全新增设“一米线”标识,就连施工场地忙碌的工人也都自觉保持着“一米”距离。

  “一米”风景虽不像自然风景那般,能从感官上愉悦于人,但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却十分重要。卫生专家多次告诫,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人与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飞沫传染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眼下,疫情逐步稳定、各地已经复工复产、学校陆续开学,同时随着春暖花开踏青及走街人数逐步增多,人群聚集后的传染风险也在升高。因此,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这“一米线”自然便成了一道健康线和安全线。

  其实,“一米线”并非新事物。长期以来,在机场、车站、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办事窗口和排队人群间均设置了“一米线”。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对其视而不见,总想着“抢时间”“争速度”、占便宜、喜欢扎堆、强行“加塞”,生怕位置被占领、时间被浪费,所以根本体会不到“一米”所发挥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而言,风景的概念,不仅仅是一块石、一颗树、一条河、一座山、一堵墙,只有养石成山、聚树成林、汇川成河、围墙成城,才能让单一的景致形成结构上的有效组合,变成一种强大的美感和气势。同理,想让“一米线”成为永恒的风景,人人都必须将其视为规则线、文明线、道德线,尤其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如此,这“一米”的风景才会久远。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池州市交通局)

一涧清流哺万物
“一米”的风景(同心战“疫”)
春分写诗意
在心里种一棵树
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