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一碗面疙瘩

■许国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1月04日   第 24 版)

  一碗热腾腾的面疙瘩吃下,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沉淀在甜美记忆中的乡村味道,又鲜活起来。

  我原先住在澄杨路时,很喜欢去附近一家酒楼吃饭,每次必点面疙瘩,朋友们戏谑我吃面疙瘩的那个劲,和《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有一拼。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一定记得“面鱼儿”这个词,以及姜大牙吃面鱼儿时“端起大海碗、舌头添碗底”的吃相。面鱼儿是姜大牙的最爱,韩春云经常做给他吃,甚至用来招待前来考察的盟军军官,并让这位军官也吃上了瘾。

  面鱼儿,其实就是面疙瘩,各地叫法不同。因为面疙瘩煮熟后,形状像小老鼠,我们这一带方言称老鼠为“老虫”,故而又叫“面老虫”。

  对于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一代人而言,面疙瘩不光是一种舌尖的乡村美味,更是一段温暖的亲情记忆。

  “早上吃面食担饥。”奶奶顾及我们兄弟仨长身体,想着法子做各种早餐,面疙瘩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踮着脚,围着灶台看奶奶做面疙瘩,只见她抓几把面粉放进盆里,再舀点清水调成稍干一点的面糊。此时,哥哥已帮奶奶烧开了一大锅水,锅盖掀开,奶奶便用汤匙将面糊一一舀入锅中,一块块面糊便在沸水中翻腾。

  那个年代,会往锅里大把大把放入时蔬。蔬菜都是自留地新采摘的,捎带着泥土气的清香。春天的荠菜、韭菜,夏天的苋菜、蕃茄,秋天的秧草、菠菜,冬天的白菜、经霜的青菜、腌制的芥菜,都是面疙瘩的辅料。辅料越多,面疙瘩越鲜、越香、越有味。

  煮沸了,起锅了,撒入一把大蒜叶,滴上少许芝麻油,满屋子芳香四溢。奶奶的手艺好,白的面疙瘩、青的蔬菜叶、黄的蛋皮花,满满一大锅,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面疙瘩鲜香诱人,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多少个寒冷刺骨的冬天,一大碗面疙瘩下肚,浑身热乎乎的,鼻尖上渗出星星汗珠,上学路上不觉得寒冷。

  慢慢地,生活质量提高了,餐桌渐渐丰盛起来,面疙瘩便从日常饮食中消失了。如今,有些饭店,崇尚反璞归真,适时推出了面疙瘩,成了一道开胃菜,一道主食,甚至怀旧招牌菜。

  这一碗面疙瘩里,有一份儿时的记忆,有深藏在心头的一股温暖、一缕清香、一种鲜美,还有一份浓浓的慈爱。

  (作者供职于张家港市新谊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煤矿掌子面之变(新中国·能源)
一碗面疙瘩
霜降如画
张劲夫“让车”救群众(红色记忆)
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