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精雕混凝土(新闻特写)

■特约通讯员 魏祖强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0月28日   第 28 版)

  “赵经理,我看您厨师出身的吧,您都可以在混凝土上雕花啦!”同事们调侃的“赵经理”,就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乌东德施工局(以下简称“乌东德施工局”)混凝土工程处副经理赵贤安。

  乌东德水电站是世界在建第二大水电站,葛洲坝集团承担了约75%的工程量。赵贤安负责水电站左岸地下电站、泄洪洞、大坝三个标段混凝土浇筑。

  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行走如风,麻利中透露出精明与干练。在乌东德水电站,他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但这位上过央视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

  赵贤安常说:“混凝土质量是乌东德工程的命脉,一定要重视每个细节。”在工地上,他随身携带靠尺和温度计,走到哪量到哪,遇到不符合质量规范的部位,或不达标的工艺,立即要求停工整改,直至达到标准。

  有一次,质量例行检查时,赵贤安发现泄洪洞陡坡段正在进行抹面作业的部位,在灯光照明下没有正常反光。走近一看,混凝土表面存在少量砂眼且表面不平整。用卷尺一量,平整度存在4毫米的误差,不符合“镜面工程”的要求。

  他立即叫来相关人员,要求返工处理。当时有人说:“这种抹面质量已经很不错了,所有的数据都在规范控制的要求之内”。他对大家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精品工程,不能有一点缺陷。”正是在这样“毫厘必争”的精神下,乌东德水电站达到了“滴水不漏”、“镜面工程”的高标准。

  在同事们眼中,赵贤安不仅做事细致、踏实肯干,更是一位业务扎实、考核严格的质量掌门人。他紧盯现场,从混凝土缝面施工、人工振捣、再到止水施工、成品的温控防裂,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尽善尽美。

  对于混凝土的质量管理,赵贤安可谓是个“痴人”。他认为,干工程就像是在完成一件工艺品,要从细节着手,使它既好看,又实用,这样才能确保质量。

  1998年,时年21岁的赵贤安加入葛洲坝三峡指挥部,成为了一名大坝混凝土浇筑工。为学好技术,搞好浇筑质量,刚参加工作的赵贤安,总是用心观察师傅工作时的一招一式,仔细揣摩其中的奥秘,在施工现场一泡就是一整天。1.8米的大个,常常一身泥,一身水。20多公斤、甚至50多公斤重的振捣棒,一握就是半天不松手。从业21年以来,他深耕混凝土浇筑业务,先后参与过三峡、向家坝、柬埔寨额勒赛和乌东德水电站建设。

  “既然选择了这行,再苦再难都一定要干好。”参加工作仅仅3个月,赵贤安便掌握了混凝土振捣操作技术,令师傅们刮目相看。

  在长期的实践中,为确保混凝土内部密实,同时解决表面汽水泡、收仓面不平等质量问题,他总结出“五控制、五及时”操作法;对于收仓面质量控制,总结出“32字要诀”。这些源于实践的操作方法,在三峡三期工程乃至向家坝工程混凝土浇筑中屡次成功。

  “我得先成就它,它才能成就我”是赵贤安的名言。正是靠着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这股子“痴”劲儿,赵贤安才成为了如今的混凝土浇筑专家。

  面对采访,赵贤安显得有些局促。他不擅长表现,但对初心念念不忘——“创造精品工程,浇筑大国重器”。

  葛洲坝集团多次想将赵贤安调回总部,却被他拒绝。旁人不解,常年在工地,生活艰苦不说,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何不把握机会,离家近点?

  赵贤安说:“我这辈子离不开混凝土,任何地方都比不上混凝土迷人。”大家知道,他理解基层缺技术人员,缺真正了解混凝土、真正了解质量控制的人,所以他愿意长期驻守一线工地,忘却自身的“名”,用自己的“痴”和“傻”,守护一座座工程。

精雕混凝土(新闻特写)
厚积薄发翔云天
醉心核电奏长歌
中国能建举办2019年党群部门负责人培训班(关注)
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书法“道融丰杯”作品展开幕(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