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3月04日 星期一

发刊词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3月04日   第 29 版)

  在喜迎全国“两会”的时刻,《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带着拂面而来的春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份由《中国能源报》社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共同创办的专业周刊,致力于以平台连接力、知识创新力、舆论引导力打造城市能源变革思想高地。

  在传统媒体面临严峻考验的时代,是什么力量让我们选择逆风而行?

  那是因为城市文明的引力、能源文明的引力,尤其是城市文明与能源文明非同寻常的“联姻”魅力,始终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城市,是人类文明孕育、兴起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0%,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文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让现代社会流畅运转的血液,一直在导演永不谢幕的文明荣光。

  回望历史,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后,现代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现代城市的每一次快速发展,都伴随着能源与动力的历史性变革。工业革命、城市革命,背后都书写着动力革命、能源革命。

  凝眸时代,进入21世纪,城市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转型、能源变革与城市发展转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缠绕”,“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城市能源是国家能源消费和集中使用的主战场。城市能源发展“三高”特点突出。能源消费高占比。城市以占世界一半的人口,消费了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一次能源。能源消耗高密度。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国际一流大都市核心区电力负荷密度达到1.6-2.6万千瓦/平方公里,在高峰期,每平方公里一小时内仅用电就需要消耗约5-8吨标准煤。能源使用高要求。城市能源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关键,要求实现安全性、经济性与清洁发展、低碳发展、高效发展、智慧发展的统筹兼顾。

  不一样的城市,需要不一样的能源。离开城市的主战场,能源文明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一样的能源,塑造不一样的城市。离开能源变革的催化剂,城市文明就无法诞生很多创新的奇迹。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改变、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眼全球,在能源革命、数字革命、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相融并进的大背景下,能源基础设施与信息、交通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协同建设、跨界演进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不断涌现,新型能源信息基础设施正日益成为国家新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冷、热、电、气、水等不同能源发展协同推进、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升,能源供应和终端利用实现多能互补、梯级互补、集成优化的全新场景不断涌现。

  能源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服务、保障、支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能源创谷”孵化能源新经济, “城市能源智谷”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城市能源金谷”催生能源金融协同创新,“城市能源绿谷”应对能源环境挑战、带动能源环境产业发展。驱动城市改变依赖资源消耗、拼速度、拼规模、忽视环境代价的旧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高能效、低污染物排放、低碳发展型的现代高质量城市经济体。驱动城市加速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能源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城市竞争力提升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和高水平的产业结构支撑。

  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贡献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能源服务百姓生活”走向“能源变革点亮品质生活” ,带来更多就业选择、带来更多均衡发展、带来更多清新空气,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驱动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高水平就业岗位。推进能源服务均等化,能源服务更加利民惠民。深度融合智慧、低碳、宜居、海绵等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以能源变革的约束性目标引领和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推动环境治理的跨区域联动,有效治理雾霾,防控污染物排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推动城市治理技术提升和体制机制变革,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心灵的渴望是命运的先知。《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思想,不忘公共平台初心,牢记专业平台使命,围绕促进政府政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升级、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助力城市能源变革关键技术突破等重大方向,连接“专家圈”,广交“朋友圈”,影响“政策圈”,亲近“公众圈”,打造高质量城市能源变革生态圈。为深入探索能源变革驱动城市全面发展、城市能源变革引领国家能源转型贡献一份智慧与力量!

发刊词
创刊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