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是必然趋势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导致汽车产业朝新能源方向变革的因素都有哪些?
陆群:用电驱动汽车在一百多年前已有所尝试,没有成为主流是受当时电池技术的制约,因为电无法储存,也无法在物体移动过程中传送。与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相比,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具有传送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它需要载体。
在电动汽车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电动机的技术进展不大,真正使得电动汽车发生巨变的是电池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电池在储存时使电能变成化学能,需要时再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说电池的成熟是汽车朝电动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或临界点。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可以和燃油车一较高下了吗?
陆群:目前还不行,任何事物在发展早期都处于弱势,但其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预计电动汽车将和燃油车并行发展一段时间,但其发展趋势将是电动车越来越好,燃油车逐渐消亡。目前电动汽车已经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这是逐渐渗透的过程。
中国能源报:除了以上原因,长城华冠选择转型新能源的因素还有哪些?
陆群:我们的团队深耕在传统汽车行业,在了解传统汽车产业的同时又具备创新能力,不受困于旧思维,走新能源道路是必然之选。
新能源汽车新增了电池系统,这使整个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最新推出的K50,所用车身是新材料,新材料的引进一定会带动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以及新生产线的出现,所以新能源汽车是全新的行业,并不是传统行业的升级或改良,它需要新技术和新思路。
轻量化技术已是国际第一梯队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
陆群: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竞争对手,我从不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电动汽车企业,而应该是汽油车,如果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仅仅是因为摇不到号或是政府的巨额补贴,这是不健康的产业现象。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而不是燃油车,如何让我们的电动汽车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更好的性能,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目前我们与之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唯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钻研,脚踏实地做车。
中国能源报: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与国际相比还有多大差距?
陆群:我认为我们是紧跟着国际的步伐在前进。在电动化方面,全球都是新起步,所以差距不太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国还略有超越,比如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安全系统。此外,在汽车轻量化方面,长城华冠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条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线和第一条全铝合金框架式车身生产线,其中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线更是全球第二条,属于国际水平的第一梯队。但目前形势还是很严峻,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技术是产品的核心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不少新能源车企选择了代工这种生产模式,而你们则是自建工厂。
陆群:是不是自建工厂并没有对错之分,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自建,什么情况下不用自建却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代工资源很丰富而且质量很高,企业就没有必要自建工厂。但如果代工资源并不好,自建或成企业不得已之举。很多数据显示我国的汽车产业产能过剩,但这只是取自平均数背后的结论,实际上优质的产能还是稀缺,富裕出来的都是低端产能,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全新的工艺,需要新的生产线、材料以及装备,才能制造新型的轻量化车身和车体。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哪条生产线可以生产我们需要的铝合金和碳纤维车身,自建工厂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陆群: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一步必然是进入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系统阶段,这是电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预计短期内不会来临。
企业首先要把产品做好,获得消费者认可,其次是把品牌做起来,而不是简单地讨好市场,再次是技术的持续创新。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以驾乘乐趣和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品牌,方向是纯电动,跑车是切入点,未来将会全面覆盖各车型领域。截至目前,我们已申请专利1505项,其中发明专利649项。技术才是支撑产品的核心,我们坚信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生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