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风电数字化要打破数据“孤岛”

——访华锐风电锐电科技副总经理汪锋

本报记者 常潆木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05日   第 18 版)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曾创下风电行业多个第一:第一家引进国际主流机型1.5MW风电机组技术、第一家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台5MW及6MW风电机组的研发和生产……在稍早前举行的2018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锐电科技(华锐风电旗下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汪锋发表了关于风电数字化的演讲,会后,本报就风电数字化发展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数字化给风电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今后发展趋势如何?

  汪锋:我们刚加入风电行业时,整个行业数字化水平较低,风电场的软件种类少,集成度低,信息化程度较差,很多企业就是在现场执行一些基本操作。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数字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电数字化已经呈现出立体化、平台化和精细化发展趋势。比如,在特定领域、特定功能的数字化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平台也在追求极致的精细化设计。

  我们公司也非常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维护风能健康运行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倡CLS的风电场软件管理模式。在云平台上,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和集成优势。我们的数字化技术成果在优化风电场和风机设计、提高风电场运维管理水平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和华锐风电资源相通,优势互补:一是有大量数据支持;二是得益于华锐风电大量经验的累积。当然,市场的拉动和同行的扶持也十分重要。

  中国能源报:风电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哪?

  汪锋: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数据的封闭性,大数据分析要求我们把庞大的数据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研究,但目前不同企业和部门的数据还没有实现互通;二是如何进一步实现平台化发展,目前像是以“点”的形式在发展,数量庞大,但并没有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平台;三是精细化的问题,现在我们在框架结构方面做得不错,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做“细”,如果不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就容易“大且空”。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华锐风机的后运维市场?

  汪锋:风电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庞大的装机业绩也带动了后运维市场业务的蓬勃发展。华锐有着一万多台风机的存量市场,业务种类较多,因此我们的后运维市场前景很好,潜力巨大。并且,我们客户群体的粘性大。我们有些风机出质保期后,客户依然会选择与我们合作,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和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是业主对我们服务与技术的认可。

  目前,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的运维管理经验,尤其对于海上风电的运维,我们很有信心。其实,海上风电运维的一些优秀管理经验也可以应用到陆上风电的运维中,使机组运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华锐风电技术实力强,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未来我们将在市场和产品上同时发力,创新发展,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发电更高效,让运维更简单。

  中国能源报:您怎样看待锐电科技的未来发展?

  汪锋:我在2007年加入华锐风电,在公司工作已经十几年时间,经历了华锐创业、快速增长、辉煌发展、平稳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深受公司企业文化影响。华锐风电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风电的发展历程。锐电科技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华锐风电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锐电科技将和集团公司一起,为行业贡献最优质的产品。

  对于锐电科技的未来发展,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在技术方面,目前我们正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同时也在开发新产品。对于整机市场,我们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和低LCOE(平准化发电成本)的整机产品,力图通过技术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风电场设计和风机水平。在风电后运维市场上,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做管家式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和客户一起创造效益,共享成果。

资讯
风电存量资产如何提质增效
陕北风电750千伏送出工程架通(关注)
风电数字化要打破数据“孤岛”
远景2019年底将量产NCM811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