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严控煤化工项目建设
本报讯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外公布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下称“整改情况”)称,已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煤制燃料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除列入国家规划的煤制燃料项目外,“十三五”期间不再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布局煤制燃料项目。
据介绍,2016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内蒙古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16年11月12日反馈了督察意见。
督察意见指出,呼伦贝尔、兴安盟需重视搞粗放式无序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后果。兴安盟与锡林郭勒盟搞“煤水合作”发展煤化工的动议令人忧虑。
针对环保督查组提出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已委托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规划环评,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防止项目建设对生态安全造成影响和破坏。同时加强煤化工项目监管,对国家规划布局的煤化工项目,从立项到投产运行各个环节,严格落实项目核准、建设、运行以及环境保护等各项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还建立了煤化工项目管理长效机制,所有非涉密煤化工项目必须通过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办理,及时将项目核准、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安全评价等批复文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推动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针对督察意见指出的,内蒙古自治区对煤化工、电解铝、火电等产业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不够,特别在产业环境风险控制上措施不多,高耗水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表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控制资源型产业单纯扩张规模,注重运用高新技能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突出发展资源延伸加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蒙文)
四川2017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648万吨
本报讯 从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局长座谈会上传来消息,2017年四川省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大安全投入,保持严管重罚,夯实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年关闭退出煤矿114处,化解过剩产能1648万吨,眉山、德阳两市整体退出煤炭行业。
据介绍,2017年四川省各级安监部门共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1961个,依法实施行政处罚7537次,处罚款共计1.7亿元,同比上升142.5%,对6起典型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挂牌督办,对29起煤矿事故共处罚款835万元,给予撤职、免职或解聘处理11人,党纪政纪处分14人,追究刑事责任11人。全省共开展两轮煤炭去产能指标交易,实现交易指标总量、交易参与单位、交易资金总量3个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已连续46个月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煤矿连续56个月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2018年,四川省安监工作将主要从全面落实责任、狠抓依法治安、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从严抓好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开展。
(安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