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市场监管成最大难点

明后两年成品油或全面市场化

■本报记者 李倩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2月11日   第 13 版)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成品油市场化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点。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所长柯晓明表示:“明后两年成品油或全面市场化。”同时多位与会专家认为,全面市场化将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流通领域毛利率大幅下降,倒逼炼油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而市场监管将成行业最大难点。

  全面市场化条件已成熟

  其实早在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徐绍史曾公开成品油市场化时间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这让业内人士对成品油全面市场化更加期待。

  论坛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从成品油市场的各个方面来看,全面市场化的条件已成熟,只欠价格市场化的“东风”到来。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多位专家认同。

  近年来,我国炼油市场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中海油、中化、中国兵器、地炼等多元化发展格局。特别是2015年放开“双权”以来,民营炼厂获得发展新机遇,目前地炼炼油总能力已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26%。主体多元化意味着成品油供应的多元化,为市场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从成品油供需形势看,炼油市场产能过剩已成不争事实,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成品油消费趋缓,2017年增长约3.6%,预计2018年成品油需求增长3%左右。但同时,浙江石化、云南炼厂等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上马,后续还有曹妃甸、华锦石化等即将投产,预计2018年成品油过剩量将达4000-4500万吨。

  另外,从成品油定价方式看,从政府完全定价到政府主导定价,再到国家发改委以信息稿形式对外发布调价信息,市场化探索程度逐步加深。但总的来说,成品油价格仍然由政府主导,并没有完全放开。11月底,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品油现货交易上线试运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拉开了成品油价格全面市场化的大幕。

  此外,董秀成透露,《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与之前政策相比,新政策最大的特点是零售、批发、仓储的准入门槛降低,原来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将废除,不再需要提前与供应商签署长期协议。“批发格局将发生巨变,仓储设施将不断扩建,零售竞争将加剧,进一步推动成品油市场化发展。”

  市场监管将成“重中之重”

  成品油全面市场化条件已成熟,待“东风”过后,会对炼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又将遇到何种挑战?

  “全面市场化后炼油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流通环节竞争更加激烈,产能扩张与结构调整并行,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柯晓明对记者表示,炼油结构面临“由大到强”的转变,技术和创新驱动企业完成产业升级,逐步扭转当下“油强化弱”、石化类高端产品缺乏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国际成品油行业趋势,柯晓明指出,成品油全面市场化后,我国成品油流通领域毛利率将从10%-15%降至5%-6%左右,净利率降至1%-2%甚至更低。

  成品油全面市场化将给炼油行业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全面市场化也将会暴露成品油市场一些问题,市场监管将成“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油品质量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油品升级速度加快,但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情况,比如一些劣质汽柴油中硫含量严重超标。二是税收监管主要集中在生产和进口环节,流通环节税收存在监管缺口,导致一些企业偷漏税行为时有发生。三是成品油市场监管主体分散,遇到问题容易形成部门之间“扯皮”,监管效率下降。四是新经营模式的相应配套监管措施尚需补齐。

  因此,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加快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措施,逐步形成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打造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环境,是成品油完全市场化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柯晓明表示,应建立综合性监管部门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环保和能耗等技术标准,并完善消费税管理办法。董秀成提出,政府监管工作应该由“重审批”向“重市场”进行改革,各部门之间监管分散问题也应得到解决。

  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将在成品油日常运营监管上有所加强。

资讯
明后两年成品油或全面市场化
商务部:支持企业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关注)
中石油完成首批矿权内部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