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中国化工业“走出去”势头正旺

■本报记者 仝晓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03 版)

  2016年,中国化工行业以12.1万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位列世界第一。5月10日,中国石化联合会联合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在京发布《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系统梳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背景下中国化工行业各重点细分领域面临的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为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提供参考。

  并购规模居全球之首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并购大国——并购交易量占全球24%,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投资将成为中国化工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化工行业对外投资额再创新高,达到880亿元,另有3940亿元对外投资交易已宣布但未完成。

  科尔尼全球合伙人、能源化工部亚洲总裁陆浩文指出,在全球化工行业中,中国增长潜力最大,但目前中国供应商没有能力充分配置现代化资源和产品组合,海外并购为他们提供了建立全球组合、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中国对一些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缓慢,结合国内市场和海外投资,将共同促进中国化工全球化发展。

  “一带一路”创造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盐等能源资源矿藏丰富,是我国化学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地,也是我国大宗基础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具有很强互补性。在科尔尼全球合伙人李健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增加化工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机率。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介绍,去年中国从中东、中亚和俄罗斯进口原油2.4亿吨,占总进口量的62.8%;进口天然气3047.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6.3%;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进口天然橡胶246.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8.4%;向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出口化肥1653.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9.4%;出口聚氯乙烯和烧碱均达到100万吨以上,占出口总量的95%左右。

  随着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化肥、农药、轮胎及石化等基础化工原料和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为中国化学工业装备、技术和服务等“走出去”开展更大范围合作创造了机遇。

  报告认为,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亚洲尤其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印度次大陆地区将为企业提供最具潜力的增长机会。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中,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正呈现出最强劲的增长潜力。此外,很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也具备诱人投资前景。

  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能源原材料、生产制造成本、市场增长潜力、地缘政治等因素,曾坚提出,应以建设国内高端特色化工园区为起点,以建设中东、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石油化工、化肥、轮胎、煤化工、氯碱等化工园区为中间战略支点,以建设中东欧中高端特色化工园区为终点,在我国沿海-东南亚-中东-中东欧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化工产业链,在我国中西部-中亚-俄罗斯-中东欧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化工产业链。

  共建平台协同出海

  李健指出,尽管中国化工业的跨境并购交易量迅速增加,但目前绝大多数(85%以上)并购交易仍是本土交易。缺乏并购能力、行业及市场专业知识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限制因素。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沿线大多数国家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园区化水平较低,合作较盲目无序,且合作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待增强。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面临较大的地缘政治、文化差异和政策环境风险,面临西方企业的强力竞争,又承受来自中东、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质化发展的竞争压力。”曾坚说。

  为应对上述挑战,去年7月,中国石化联合会联合众多行业主流企业建立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联盟”。

  据该联盟秘书长庞广廉介绍,在相关国家部委推动下,联盟已组织撰写了10余个国家的油气或石化投资报告,并推动了一些国际项目与技术合作落地,此外还与林肯国际、中东欧最大的金融集团 PZU等国际知名机构,以及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有关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联盟正积极争取国开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支持,尝试设立“走出去”基金。

关注
中国化工业“走出去”势头正旺
孙珩超:“双权”下放给地炼打开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