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

多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我国最大采油厂累计生产油气1.5亿吨

本报资深记者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9月05日   第 13 版)

  9月4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最大采油厂——渤海油田辽东作业公司自1991年至今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约1.5亿吨,相当于2015年中国原油消费的四分之一,而“十二五”期间,公司连续5年油气当量超过1000万吨,是渤海油田的生产主力。同时,公司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破解了海上稠油油田开采、潜山裂缝油藏开发等一批关键技术,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及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辽东湾油气资源丰富,该地区拥有石油地质探明储量约7亿吨,天然气和溶解气探明储量约630亿方,但地质条件复杂,且多为稠油,开采难度极大,此前国内外均无成熟经验可借鉴,我们通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应用和经验总结破解了海上稠油油田开采、潜山裂缝油藏开发等一系列难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通过技术、管理等创新,油田产量稳步提升,五年间油气当量连续超过千万吨。”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戴照辉告诉记者。

  辽东作业公司现有11个在生产油气田、53座采油平台和3座陆地油气处理厂,包括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世界上第一座“桩基沉箱式多功能抗冰平台”——锦州9-3油田等,目前年产量占比渤海油田三分之一。

  地处北纬40度冰区,开发难度极大的稠油油田绥中36-1,曾被外国石油公司称为“向21世纪新技术挑战”并一度拒绝合作开发。面对困难,中国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开发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海上大型整装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颠覆了国内石油界的稠油开发理念,其中《渤海绥中36-1油田试验区开发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海上绥中36-1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开发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绥中36-1已成为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7200万吨,2015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500万吨。

  作为中国海油最北部的油田,在辽东湾的勘探开发生产史上,锦州9-3油田的开发也是一块“硬骨头”。锦州9-3油田发现于1988年,是国家储量委员会颁发过金质奖章的油田。由于该油田海域纬度高,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冰期长达90天,且海面平均冰厚在20-40厘米,属于开发生产难度非常大的重冰区。

  为减轻海冰对油田造成的威胁,工程项目组工作人员反复研究和实地考察,提出了用沉箱取代导管架的方案。然而,新建的沉箱需要具备既抗冰又储油的功能,当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

  针对解决重冰区沉箱储油这一世界性难题,渤海油田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反复研究并自主设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桩基沉箱式多功能抗冰平台”,实现储罐、支撑、破冰多项功能合一,并形成了海上重冰区的储油技术、软基长桩重力式锥台沉箱抗冰技术、储油沉箱原油外输油轮系泊技术等多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填补了重冰区沉箱储油的技术空白,为渤海油田的持续安全高效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内首例水平井顶底交错立体注采开发技术、国内首个海上天然气回注项目、我国海上最大的电力组网工程……”这些多个国内“首例”、“第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绥中36-1油田生产的原油以其特有的低凝点、低含蜡和高黏度、富含沥青质等特点,是生产优质重交沥青的好原料,用该油田原油制成的“中海油36-1”重交沥青,其延伸度、软化点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摆脱了以往国内高等级公路对进口沥青的依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长安街、“天路”等我国重要路面,先后出口韩国、澳大利亚、赤道几内亚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应用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和刚刚结束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场馆建设。

  中国海油总经理助理、渤海石油管理局局长李勇表示,“渤海油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包括钢铁、机械制造、造船、电气、化学药剂、环保等多个产业的发展。面对低油价新常态,渤海油田将继续坚持科技驱动,实现管理创新,努力走出健康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资讯
我国最大采油厂累计生产油气1.5亿吨
创新技术精准“把脉”高含硫水平井(一线传真)
技术干部跟班提升废旧物资修复率(图片新闻)
西北油田稠油关键技术可增油千万吨(关注)
国内首创光纤微地震监测技术试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