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青春才美丽?有人向往灯红酒绿,她却选择蓝色工装;什么样的青春才精彩?有人畅享花前月下,她却走向荒山野地;什么样的青春才无悔?有人陪伴知心爱人,她却守护万家光明;什么样的青春才快乐?有人沉醉夜夜笙歌,她却不懈日日创新。她就是黑龙江鹤岗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高压试验专业员工曹玉兰。
曹玉兰,女,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的代表,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6年获“黑龙江省职工创新标兵”称号。
4月26日,是黑龙江鹤岗供电公司春检预试的第26天。曹玉兰和平常春检作业一样,6时30分准时来到办公室,检查当天高压试验要用到的工器具。她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因获得2016年“黑龙江省职工创新标兵”而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很多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心中有标尺 干就干出样儿
1993年,曹玉兰从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鹤岗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试验一班工作,一干就是23年。刚到岗时,她是试验一班唯一一名女员工,对什么都很陌生,有些不知所措。曹玉兰笑着说:“起初我也怀疑过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试验工吗?但是后来在心中暗暗给自己划出一个标尺——干就干出样来!”
从此,每天学习就成为曹玉兰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窗台、床上、桌上放的都是书,还随身带了一本技术书,有时为了弄懂一种试验方法和原理,她会连续几天埋在书本里,废寝忘食。
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曹玉兰渐渐成长为高压专业的行家里手。技术攻关、变电所投运、事故抢修,曹玉兰都积极参与,曾25次发现重大缺陷。经过及时处理,避免了多起严重事故。她还多次代表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参加技术比武,取得了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竞赛变压器实际操作第四名、2010年东北地区竞赛理论第一名的好成绩。
归家儿不识 风霜志不渝
电力工作本来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经常要顶着寒风、冒着烈日,攀爬到四五米高的设备上去接线。出现数据异常、事故抢修时甚至不分昼夜,常常在冬季验收试验是冻得瑟瑟发抖,在炎炎夏季又热的汗水湿透衣裳。有一回搬运试验设备,曹玉兰实在累得撑不住了,直接躺在变电站院里堆放的冰冷水泥杆上睡着了。
曹玉兰长年工作在现场,家里老人和孩子都顾不上,儿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在幼儿园,曹玉兰儿子是名人,但出名的原因在她听来却非常苦涩。有一次去接孩子,旁边的人不认识曹玉兰,笑着对她说:“这个孩子可有意思了,听说他管他妈妈叫‘老姨’。”他们不知道,因为曹玉兰姐姐一家人总照顾他,曹玉兰儿子才管她姐叫妈,管她叫老姨。有一年,曹玉兰因工作太忙呆在家里总共不到3个月,当她再一次拎起皮箱要去工作之时,儿子紧拉着她的手不放:“老姨别走,陪陪均均,别回自己家,多陪我一会好吗?”他把曹玉兰当做了客人!曹玉兰的心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但曹玉兰还是强忍热泪,奔赴施工现场,面对家庭,曹玉兰唯有一份无言的惭愧。
搞好传帮带 创新建功勋
电力工作的艰辛是曹玉兰开展创新的最初动力,高效、准确地完成电气试验,是曹玉兰最初的探索。2004年,鹤岗供电公司开展检测大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怎么办?曹玉兰与同事们起早贪黑不休息,当时正值酷夏,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次次地测试,一次次地查找分析,一个个难题被攻克,8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经现场测试验证,效果良好,该项目获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技术创新奖。
这是曹玉兰第一次品尝技术创新带来的胜利喜悦。从此,她喜欢上了科技创新,每当有一项新的想法萦绕脑海,那么就会无时无刻思考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为保证试验精度,还要要经常爬到4、5米高的设备上去收集数据,给电气设备施加高电压采集数据。
多年来,她组织开展了34项科技项目, 17项发明、创新获国家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16篇论文。每年为企业多创收效益50余万元,节省投资达500多万元。分别获全国、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等诸多奖项。曹玉兰所在班组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班组等荣誉称号,
2012年,以曹玉兰名字命名的曹玉兰创新工作室成立,把技术的“传、帮、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引领大家集体创新。截至目前,曹玉兰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2名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7名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优秀人才、多名青年创新能手,获得“黑龙江省创新示范岗“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等光荣称号,被黑龙江省工会授予“电力电气设备故障检测、检修劳模创新工作室”,成长为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金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