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80后“焊”将显身手

■本报记者 王静 特约通讯员 冯全忠 王佳 戴明刚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08日   第 32 版)

  王伟

  李亮

  11月19日,中国能建党委常委、中能装备董事长唐红键在集团总部接见了中能装备焊工技能大赛的冠亚军:两位80后焊工王伟、李亮。

  10月29日至30日,在江苏镇江举行的焊工技能大赛中,来自中能装备旗下13家装备企业的39名焊工展开了激烈角逐,经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江苏装备公司的王伟、华东装备公司的李亮分获冠亚军。赛场上的辉煌尽管闪耀,让我们来看一下冠亚军背后的故事。

  技压群雄夺“状元”

  王伟来自普通职工家庭,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技校焊工专业,弟弟继续读高中念大学。每当亲戚朋友提到此事,王伟心里总不是滋味。“书没念好不要气馁,学好技术,将来也会有出息的。”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底。他暗下决心,在技校认真学习焊接技术,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2004年,王伟从技校毕业进入江苏装备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焊工。刚刚接过焊枪的他,便遇到了第一道难关——“氩弧焊”。为了掌握这项技术,他白天跟着师傅,边看边学,仔细对比自己与师傅的手法区别;晚上翻阅书籍,琢磨最佳焊接参数。三个星期后,王伟学会了师傅总结的摇摆滚动焊,掌握了全部焊接要领,焊出了漂亮的焊缝。通过不断努力,王伟逐步掌握了多钢种、多口径、全方位的焊接技能,成为江苏装备公司一名出色的焊工。他还经常利用双休日向同事传授焊接知识,演示操作技能。他所在的班组焊接一次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为公司打造高端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能取得好的成绩,是跟家庭的支持分不开的。”王伟动情地说。2009年8月,江苏装备公司挑选优秀员工去南京参加焊接技能培训,仅有一个名额,公司决定推荐王伟去。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岳母癌症晚期在医院做化疗。去还是不去?他犹豫不决。“这是好事啊,你一定要去,不能辜负企业对你的期望,也为了能实现你的梦想,家里的困难我们来克服。”妻子的话给了王伟极大的安慰,他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参加培训。

  在南京培训的一个月里,他每天除了完成教练布置的一套试件,还主动要求多练一套试件。因为培训部门只为每人提供一套试件,他就用角磨机反复修磨出坡口来练习,以至于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都在发抖。凭借着这股子韧劲,他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焊接水平大大提高,迈上了“焊接”人生的新台阶。

  本次焊工技能大赛中,王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行行出状元”的梦想。

  百炼成钢取“榜眼”

  李亮2000年从技工学校毕业来到华东装备公司镇江设备厂工作。因为生产需要,焊工岗位急需补充人员,单位领导希望李亮能从电工岗位转到焊工岗位。李亮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一边是自己熟悉并且有资格认证的电工行业,另一边是完全陌生的焊接领域。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这个80后男孩毅然接受“挑战”,走上了焊工岗位。他相信,只要敢闯敢拼,就一定能做好。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未拿过焊枪的李亮望着氧气乙炔瓶、电焊机等陌生的设备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一边找来专业书籍埋头苦读,一边向师傅请教,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战演练”,苦练基本功,经常下班后回到家中累得动弹不得,爷爷看了心疼地说:“孩子,焊工这么苦,要不咱还是干电工吧。”可是李亮却告诉爷爷,一旦选择,就无怨无悔;一旦从事,就尽职尽责。

  就是靠着这股不言苦、不怕累的韧劲儿,李亮练就了一身焊接绝活:电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他无一不精,成为该厂最年轻的高级工。

  李亮是个喜欢钻研的人,他坚信“技术再好的焊工,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永远是二流焊工。”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很快就派上了用场。2005年,该厂开始承接中心筒制造工作,超大筒径、国外标牌253MA材料是这项工作的典型特点,即使万分小心,背面焊缝依旧成型不良,氧化也比较严重,需要进行二次打磨,耗时耗力。李亮与班组成员进行分析试验,制作背面套筒工装对焊缝进行氩气跟踪保护,使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焊接技术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李亮是个有目标的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能建焊工贾向东就是他学习的榜样。贾向东的先进事迹激发了李亮继续追梦的激情,他心中的那道焊弧更加闪亮了,心中暗念:做一个“企业先进”不是终点,要做就要做贾向东那样的“全国先进”。李亮怀揣着梦想,在本次焊工技能大赛中夺得亚军,相信他会不断挑战自我,继续踏上新的征程。

电力咨询的“智慧团队”(标杆班组)
不负好时光,年轻有所为(最美一线员工)
80后“焊”将显身手
管理、人才、技术“三位一体”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