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不负好时光,年轻有所为(最美一线员工)

——记安徽院机务部工程师董立干

■特约通讯员 张从宝 袁辉 吴礼年 李振宇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08日   第 32 版)

  董立干(左二)与同事讨论设计方案
  吴昌庆/摄

  评审会上积极而中肯的发言,办公室里忙碌至深夜的身影,技术谈判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居家时分笑脸盈盈,一位爱运动爱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这就是虽然刚30岁出头却被科室年轻人戏称为“懂了就立即干的老员工”,安徽院机务部运煤除灰室的技术骨干——董立干。

  “精打细算”的技术能手

  2005年7月,董立干自东北电力学院大学毕业后,进入安徽院从事运煤除灰设计工作。工作以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迅速成长为专业技术能手。

  董立干先后承担了安徽院首个涉外项目叙利亚阿勒颇2×30兆瓦、华塑热电2×300兆瓦、大唐淮北虎山2×660兆瓦、印尼塔卡拉2×100兆瓦等多个发电工程项目的主设人,成品优良品率100%。他的工作准则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个设计方案做到最优,力争每张图纸都做到最好。

  在大唐淮北虎山工程运煤施工图设计工作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董立干倾注大量的心血仔细研究初设方案,终于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对输煤系统做了进一步优化,大胆地改变了C2皮带机(1.3公里长)的栈桥角度、输送方式和输送胶带选型,C2栈桥角度的调整使得施工需要爆破的山石量减少了近6000方,“精打细算”的设计方案最终节约投资近百万元。优秀的设计方案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他获得了参建各方的一致好评。

  敢于创造的“创新标兵”

  “创新乃设计的灵魂”是董立干一直遵循的座右铭,也是对他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好诠释。在大唐淮北虎山工程中,他创新设计了安徽院第一条长距离带式输送机(1.4公里);在淮北平山电厂2×660兆瓦项目中,他设计了安徽院第一条长距离管状皮带机(2.4公里);在铜陵有色2×25兆瓦热电项目中,他大胆采用以Lipp筒仓代替传统混凝土灰库;在华塑热电项目中,他创造了国内第一条长距离气力输渣系统……短短几年的设计工作,他创造了多个第一次!这些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更多的辛勤和汗水,不怕困难、多方验证、敢于尝试、确保稳妥,这已经成为他解决技术难题时的“方法论”。

  2012年,董立干担任华塑热电项目的除灰专业主设人,在这个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的工业园内,除渣系统需将干渣输送到距离锅炉300米以外的水泥原料库内,这种条件用管道气力输送非常合适,可是气力输渣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如此长距离的输送更是没有先例。为了按时交付图纸,董立干查阅大量资料、咨询兄弟院和管道生产厂家,通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设计了“干排渣+两级国产碎渣机+正压气力输送出渣系统”,满足了工程需要。这套系统由于考虑周全,布置合理,自投运以来运行良好,不仅未出现堵道、严重磨损等现象,甚至较同类的气力除灰管道磨损更小。该系统不但减少了占地面积,还节约了近两百万元的投资,得到业主的高度认可。此项技术开创了国内长距离气力输渣的先河,获得了“电力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他也因此获当年安徽院“创新标兵”称号。

  “每个设计人员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在设计、施工、运检这三个不同的角色间相互切换,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好的项目。”董立干说。这是一个电力设计人最质朴的心声,也是他最执着的追求,他将最富有活力的青春年华深深地扎根在电力设计土壤中,并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浇灌。董立干的青春年华,充实有作为,质朴中不缺乏闪亮的光彩。

电力咨询的“智慧团队”(标杆班组)
不负好时光,年轻有所为(最美一线员工)
80后“焊”将显身手
管理、人才、技术“三位一体”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