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出席G20峰会期间宣布,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尽管没有详细解释“石油库存数据”是国家战略储备数据,还是商业运行数据,定期的频率也暂未公布,但之后中国官方反应相当敏捷,国家统计局官网很快公开国家战略一期储备库存情况: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中国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大约在21世纪初加入WTO之后开始,《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08-2020年)》是奠基性的政策,勾勒了中国国家战略储备的轮廓,但当时业内反复探讨的作为法律层面的文件《石油储备法》却一直未能出台。
中国分三步走的规划是用15年时间完成合计7000万立方米的原油战略储备。一期1640万立方已经完成,布局在辽宁大连、青岛黄岛、浙江舟山以及浙江镇海;二期规划2680万立方米,时间节点在2015年末,目前不少沿海布点仍在建设当中;三期规划2680万立方米,时间节点为2020年末。
中国政府认可石油战略储备对于应急防止供应中断、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价格影响力方面的重要意义。但中国人常常陷入“一买就涨”的魔咒,买进“压箱底”的油,规模浩大的国家级持续采购,在国际原油供需和金融场面上又尚缺乏话语权和博弈经验,所以选择低调,“默默地进行采购”。国际石油巨头和贸易商的确都非常关心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进程和动作,这也是在去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高歌猛进的海关数据之下,美国正式从官方高层层面提出数据透明化建议的动因了。
去年12月5日,中美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说到:“中美双方将提高能源领域透明度,包括在能源市场透明度方面加强合作。美国能源信息署承诺分享收集和公布能源数据方面的专业知识。中方将推进能力建设,以便加大频率发布更加完整的公共能源数据,并能够进一步加强与联合组织数据倡议(JODI)的合作。中美双方将通过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中美双方战略石油储备主管部门的年度技术会议,就战略石油储备开展合作。”此后,在今年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京会见美国能源部部长莫尼兹一行,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关于战略石油储备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不过这份谅解备忘录的细节并未公开。
从现实因素考虑,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总是不得不面对成本高企的难题。毕竟目前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估计在30天左右的净进口量水平,商业储备和库存接近40天(新华社数据),估计至少还有一半的路要走。所以近两个月以来,全球原油市场密切关注中国动向,多数人认为中国目前抄底进行战略储备配置是个不错的选择。即使二期的原油战略储备油库建设尚未完成,多进行一些商业储备也颇为明智。实际上,上个月中联油在中东现货市场采购200万吨原油,并没有造成整个原油市场由弱转强。
其实我们不用过于顾忌库存数据的公开透明,毕竟即使是周度公布,也是有一个季度的滞后性的, 而国际信息提供商早就已从油轮租用情况了解到了中国的“胃口”变化。而要避免国际投机炒作势力借机抬高油价,要做的可能就是采购环节的多元化、灵活性和分散化,小步慢走不着急、招式多变虚与实,自然就不会受制于人。
11 月19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就暗含此思路:“扩大石油储备规模。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启动三期工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储备建设,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储备。建立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战略储备与生产运行储备并举的储备体系。”
鼓励多元化的储备体系、不同的买单方式、采购决策以及社会责任,期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顺风顺水。
(作者系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