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海润:从产业到资本(老红看光伏)

红炜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24日   第 04 版)

  定向募集38亿元、董事会巨变、停牌又复牌,海润近期接应不暇的重磅消息不断激发着光伏和资本业内的想象空间,这回媒体把最吸引眼球的点定位在谁是海润新的战略投资人?先是热传国开金融,后又否定,留下悬念。

  海润新战略投资人的揭秘无疑是有悬念的,但海润持续3年的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过渡,即将进入新一阶段却不是什么悬念。引进新战略投资人是杨怀进一直努力的事情,引进哪个战略投资人很重要,引进战略投资人的意识和能力也很重要。

  海润是从光伏加工进入光伏电站的先行者,海润的资本运作之路似乎在告诫那些光伏电站的涌入者和羡慕者:建立了资本运作平台并不意味解决了资本运作的全部问题;资本的意识和动员能力更多决定着资本运作的结果。

  许多评论将老股东的可能退出和新股东的可能进入简单归结于海润的经营状况不佳,一定有失偏颇。2011年海润通过借壳方式获取了组件生产企业最后一张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也开始了大股东连续三年的噩梦,最终导致今年5月20日股东大会“修改2013年度江苏阳光集团对公司利润补偿方案”,于是有人说 “亏损压力或许是导致海润光伏此次不得不选择以‘变更实际控制人’来‘引入战略投资人’的主因。”老红以为亏损是表面,无力支持巨额资本需求是根本。上市伊始,海润选择大规模进入电站市场,但这个市场理论上是为持续上百亿资本动员能力的人准备的。就如海润此次募集的38个亿也只是把资产负债比从二季度末的81.88%降至64.03%,账上货币资金从二季度末的12.36亿元增至34.18亿元。而要满足已签电站资金需求和杨怀进的雄心壮志还差很远,因为仅8月26日海润公告签订的三项协议,合同总金额已是327亿元。故此,如何搭建如此规模资本运作平台才是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根本。

  若转型成功,是海润的成功更是杨怀进的成功。进入光伏电站市场,不是光伏产品加工企业又增加了一个规模经营内容,而是完成一次从产业到金融的蜕变。完成这次引进战略投资人,海润在程序上可能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但是杨怀进为了这一天却是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杨怀进相貌朴实,内心狂野。记得2011年初老红刚在光伏产业门口向里张望的时候,先对光伏企业大佬们做了一个排序,直到一天朋友谈到海润,谈到杨怀进,谈到他短短7年策划、参与了四个光伏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老红不禁惊呼:此人值得关注。于是老红心中优秀光伏企业家的阵列中又多了一个姓杨的,排序还很靠前。看好杨怀进,是因为产业思维和金融思维的基因是不一样的,既不是老板们只要懂得了要从产业思维到金融思维就能实现的,也不是老板们上几天金融研究生班就能简单学到的;看好电站市场,许多人与杨怀进是时间的区别,做好电站市场,恐怕会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以上分析成立,同意这一分析的人们会向现在的大股东任向东投去尊重的目光,因为中国人习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而知道不能为而强为却是当前许多光伏加工企业老板的通病。

  新战略投资人是谁总会揭晓,新战略投资人进入后的新海润未来是什么样才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海润:从产业到资本(老红看光伏)
松管制破垄断是能源价改关键
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有多重利好(聚焦)
从一期数据首度公开看石油战略储备(聚焦)
推动风电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