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绿色建筑
基本人文理念诠释(文化观察)

■陈柳钦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2月24日   第 21 版)

  建筑是人类抵御外界威胁与伤害,保障自身生产与生活的庇护所。自远古人类栖息的“巢”、“穴”到“器”开始,人类就始终把建筑与文化紧密相连,而建筑既有历史性,也有传承性,更有人文特征。从古代中国的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的城市规划方法、适应环境的民居营造策略、师法自然的园林艺术手法到美化环境的寺院取向,从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与自然地景结合的古希腊神庙、与自然相结合的中世纪民居建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园林,你会惊讶于古人在追求“天人合一”时表现出的智慧。

  在探寻世界建筑发展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节能和环保的绿色思想及实践。而这其中的绿色建筑理论正是全球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一些学者将其明确地称为“健康建筑”。健康建筑并不是利用高新技术建成的建筑物,而是利用现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材料建成的,它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而且与自然、社区和整个环境相协调。健康建筑应当考虑: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资源;提供优良空气质量、照明、声学和具有美学特性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最佳地利用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尽可能采用有益于环境的材料;适应生活方式和需要的变化;经济上可以承受。

  如果将一座建筑比拟为一个生命体,健康应该体现在“身、心”两方面。“身”包括所有物质层面的构成内容,“心”则涵盖了精神、伦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这种两分法也刚好呼应了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特征。从与绿色相关联的生态建筑学理论看,建筑并不忽视对社会文化的关心,如设计目标中有“社会目标”(使建筑获得更多社会效益,它应包括文化内涵的体现、心理结构的对应、地域特征的反映、生活方式的体现等),设计策略中有“历史文脉策略”等等。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对物质主体和技术的关注根本压倒了对文化内容的关注,所言的绿色文化也只是从绿色生态技术美学的角度描述。

  “绿色”是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的象征,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贴切而直观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因此,从文化层面认识绿色建筑的性能和特质,关注技术绿色之外的人文绿色品质,并进而尝试用绿色建筑的文化标尺来评判建筑的真实价值,应该可以成为理解建筑的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并获取广义的绿色建筑认知体系。

  绿色建筑的发展集成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成果,架起了沟通当代与未来、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不仅是单纯建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还是人文精神的一次飞跃,阿莫里·B·洛文斯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绿色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结合人的生理、精神现状以及理想进行的整体性建筑设计。

  所以,绿色建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综合发展、公平、合作和协调理念,从人文和哲学层面概括了新时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强调整体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文需要,以舒适、健康的生活为主导的同时,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综合集成的建筑解决方案,这些理念与当前中国发展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如果说绿色建筑技术是营造绿色建筑的基础,那么,绿色建筑人文理念则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讲,绿色建筑体、生态城市是绿色建筑科学理念、人文理念的物化形式;离开了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引导,绿色建筑体系、生态城市建设将很难健康发展。绿色建筑是节约的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同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理念是绿色文明的精髓,在消费扩张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特定的前提和条件,既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又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潮流的工具。由于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中国如果照搬西方模式,发展将步履维艰。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正在蓬勃发展的东方大国应该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观。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教授)

七彩家园 活力绽放(魅力工会)
绿色建筑
基本人文理念诠释(文化观察)
关注
《背影》
人品才是最高学历(智慧人生)
约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