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碳排放交易市场渐行渐近(改革视点)

陈柳钦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2月30日   第 04 版)

  碳排放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在《污染、财富和价格》中提出,并首先在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应用。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也是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作出的积极表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需求和减排成本方面的差异为碳交易提供了操作空间。

  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它同时也是环境公共治理框架的一部分。根据测算,过去4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提出建立中国国内碳市场。“十二五规划”对碳排放交易成为一种机制特别关注,这将有助于中国达到其国内的目标:到2020年,碳浓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将较2005年碳浓度水平减少40%至50%。

  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北京、广东、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和深圳7省市被确定为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并提出2013年中国将全面启动以上区域的总量限制碳排放交易,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排放交易,建立统一交易市场。这7个省市的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国的18%和30%,量还是很大的。通过7省市试点,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额度。

  碳排放交易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通过设定总量约束目标,引导所有参与减排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活动特性自主选择从市场购置减排许可或进行技术改造获得减排信用,从而在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下促进全社会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最优化。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而碳排放交易恰恰能为完成减排任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化机制。因此,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前景值得期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随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推进,以及市场机制的引入,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空间将继续扩大。

  尽管国家只批准了7省市试点,但是其他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尝试的大门也并未关闭。一些地方即使没有列入国家碳交易试点的范围,也可以在省内进行碳排放交易。只有各省先行先试,未来才能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建成后,进行跨省以及全国大范围的交易。透过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版图”可以看到,碳排放交易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虽然目前国内碳交易量规模有限,但巨大的减排空间意味着国内碳交易市场潜力无限。

  尽管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队”正在跑步入场。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版图”的逐步扩大,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渐行渐近,绿金时代,就此开启。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加快建设管输服务交易平台
中国一定要成为光伏最大的受益者(老红看光伏)
监管层对煤价反应淡然意在顺应市场(能源观察)
治霾是个社会系统工程(能源辩证法)
碳排放交易市场渐行渐近(改革视点)
煤价上涨是个“红包”行情(冷眼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