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加快推进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确各地油品升级加价标准,同时重申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至2013年底,与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政策呼应,并提前了其中部分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油品质量升级后加价标准炼油企业大致承担30%,消费者承担70%,其目的主要是考虑如果通过国家减税或拨款支持油品质量升级,相当于用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少数用油的车主,属于穷人补贴富人的不合理现象,所以新政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多用油多承担。
可见,相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前后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控煤、减排政策大多针对企业而言,目前推进的油品升级工作更为直接的体现全民参与、终端消费者埋单的特点,可见监管层对改善大气质量工作态度的迫切程度,不惜直接掀起新一轮环保风暴。
不过,对比国外经验和国内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消费者承担70%油品升级成本的比例难言合理。另结合国内几大油企炼化板块连年叫亏的现实,国家不推进相关的财政专项补贴,全凭油企、消费者“内部消化”,恐怕难以如期贯彻落实全国的油品升级工作,进而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增加阻力。
本次全国范围内的油品升级可谓来势汹汹,据业内测算,将汽柴油标准从国三提升到国四,需要增加以及改造加氢装置,吨油增加的炼化成本大致为200元左右。而如果要将油品标准从国四提高到国五,增加工艺难度及成本将明显高于“三进四”的量级,甚至有业界人士表示油品升级到国五标准,将使国内油企炼化成本增加千亿元。
然而,最新财报显示中石化等“三桶油”今年上半年净利1293亿,每天净赚7.1亿。其中,中国石化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0.4%、24.1%,在国家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完善后,炼油亏损大幅减少;同时中国石油实现净利润655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77.69亿元和80.92亿元,同比大幅减亏。由此可见,即便油品升级为企业增加了巨额成本,油企也确有能力内部平衡。同时考虑其身为垄断企业和能源央企所具备的行业优势及社会责任,油企所“负责”承担的油品升级新增费用比例也不应只有三成。
尽管中石化和中石油旗下炼厂生产Ⅳ类甚至V类油品的能力迅速扩张。但粗略计算,上述两桶油新投、升级设备投产后高标汽油供应量约5000万吨,相对我国已攀升至8000万吨每年的汽油表观消费量而言,供应端缺口依然较为明显,但满足逐步推开的现实需求难度可控,进而油品升级后享受油价上行的“果实”便利,将进一步抵消其炼化板块产生的实际增项成本。
整体看,国内油品升级工作政策、供应端皆以确立,可谓只欠消费“东风”。目前,继京、沪、广等一线城市置换国五标准油品之后,包括大连、青岛、福州等沿海城市在内,均已成为全国油品升级的领先区域。预计在引入民众“支持”后国内油品升级工作将取得较快进展,进而将对汽车尾气所带来的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缓解。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对油企炼化、零售环节监管,避免出现坊间担忧的油品升级期间高价买到“不三不四”油的现象发生,影响全民减排、改善大气质量工作的进程。
(作者为安邦咨询能源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