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EPC重现马鞍山电厂“江南一枝花”

□特约通讯员 金永善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6月03日   第 27 版)

  马鞍山电厂“上大压小”扩建2×66万千瓦机组工程。
  李国兵/摄

  6月8日,皖能马鞍山电厂2×66万千瓦机组建设工程即将迎来竣工投产一周年。近一年来,两台机组随网调度,稳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工程由中电工程中电咨询和中南院EPC总承包,联合安徽电力建设第一、二工程公司共同建设,是继皖能铜陵电厂百万千瓦机组之后,国内单机容量第二大的完整火电总承包项目,也是在EPC总承包建设模式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的马鞍山电厂,在成本控制、设计优化、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等环节皆呈现出独特优势。曾经的“江南一枝花”,如今再次迎风怒放,这是一次蜕变,更是一次崛起。

  EPC模式令老厂发“新芽”

  马鞍山发电厂始建于1947年,已有66年历史。期间几度风雨几度坎坷,两次频临关停却都在全厂职工的努力维护下化险为夷,先后经历五次扩建,曾是安徽省主力发电厂之一,享有“江南一枝花”美誉。

  2003年,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煤电市场发生新的变化,马鞍山电厂机组容量小、煤耗大、成本高的缺陷展露无遗,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随后几年里,马鞍山电厂分步分批关停小机组,到2007年时,全厂机组全部关停,职工基本处于待岗状态,年过花甲的老电厂,第三次迎来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第六次扩建开始加速推进。经论证,马鞍山电厂将按“上大压小”方式建设2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该机组属于国家鼓励建设的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机组,是国内较高水平的火力发电设备。

  在扩建项目前期的可研和立项阶段,中电工程就开始与投资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合作。2010年2月,马鞍山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业主方最终确定采用EPC总承包建设模式,中电工程旗下的中电咨询和中南院两家单位联合中标进行项目建设。

  当时,国内火电建设领域的EPC总承包项目仅有铜陵电厂一个,中电工程是唯一有相关建设经验的公司。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中电咨询和中南院统筹协调,老电厂的新生之旅走的坚定且畅通:2010年8月18日,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2011年2月28日,主厂房封顶,并按计划完成两台机组的锅炉水压、汽机扣盖和厂用电受电等主要工程节点;2012年3月27日和6月3日,两台机组分别一次性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并移交生产,整个工程建设安全、顺利,优质、高效。

  移交后的马鞍山电厂,建筑设施布置紧凑大方,厂房内设备布置合理,厂区环境清新整洁,得到了安徽省政府及业主方的高度评价。业主表示,在同期扩建的火电项目中,马鞍山电厂的工期是非常短的,如果不是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这样的进度很难实现。

  老电厂萌发新芽,这无疑是对EPC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最大肯定。

  EPC理念夯实新厂“根基”

  “建设国内同期、同类型最好机组;建设新型节能、环保电厂;争创总承包金钥匙奖;争创国家优质工程。”这是中电咨询和中南院在马鞍山电厂建设过程中,对“品质优秀,顾客满意”的生动解读,也是EPC总承包工程建设的目标和理念。这一全新的建设理念贯穿设计方案选择、设备配置选型、工艺方案制定、具体施工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始终,为马鞍山电厂的建设树立了标杆、奠定了根基。

  中电咨询和中南院应用全新的设计手段,将EPC合同的全部技术条款和全部工程量清单进行信息化分解,并落实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将三维数字化设计手段应用于桩基、全厂地下设施、主厂房内小管道及电力电缆设计中,实现了设计竣工图纸及设备主要参数的数字化移交,基本实现了“EPC合同的信息化分解、工程量清单的信息化落实、设计手段的数字化实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承包方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优化四大管道、电缆敷设设计,不仅做到设计、采购订货和安装施工量完全吻合,还减少了管线和电缆长度;采用等离子点火技术,实现无油点火和助燃;采用钛钢板材料,解决了烟囱内筒防护问题;将脱硫装置增压风机与锅炉引风机合并,取消旁路烟道;电除尘采用变频电源……一项项设计创新和优化,打造出一个环保、节能,节省投资的现代化电厂。据统计,整个工程采用了300多项优化设计,建成之后两台机组在短期内不需要进行重大技术改造。

  除此之外,中电咨询和中南院还对电厂占地指标、排污河抗干扰、平面和立体设计等进行系统改进,皆达到最优效果。这意味着建成后的马鞍山电厂,如同一件精心打磨良久的工艺品,具备了不断升值的基础和潜力。

  EPC管理让电厂硕果满枝头

  在把握设计、设备等环节优化的同时,中电咨询和中南院在马鞍山电厂建设中更加重视现场准备、施工和调试的全过程管控,以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和定位,铸就精品。

  由设计人员直接负责施工供电和现场施工给排水的设计,设计图纸直接反映永久和临时的地下设施、道路及场地设计,这是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工程的特点之一。马鞍山电厂的施工准备、临时设施与永久工程的设计施工充分结合,地下设施一次性开挖,一次性施工,前期施工使用,后期改造为正式设施。在确保施工质量、使用期限的前提下,既节约投资,又节省时间,同时方便施工协调管理,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厂区的施工和生活供水、厂区的雨水系统、施工道路、围墙大门、煤场地基处理、主力吊车的基础等,都是永久和临时设施结合的设计和施工成果。

  面对大大小小的施工项目,中电咨询和中南院注重细节,把握重点,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土建结构施工强调清水镜面混凝土标准,把握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土建结构被安徽省质监中心站评价为“内实外光,工艺美观”;装饰装修严把材料质量关口,控制楼、控制室及主厂房的建筑和装修水平得到业主高度赞扬;安装工程严控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两台机组的水压试验、三缸扣盖和电气倒送电均高质量一次性完成;调试过程充分发挥调试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与业主运行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机组的调试质量;坚决执行有关规范,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整个工程没有发生任何影响环境事件。

  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最终形成优良的工程指标:在马鞍山电厂两台机组168小时试运中,自动和保护投入率均为100%,汽机真空、发电机漏氢率、厂用电率和机组煤耗均达到先进水平,除尘、脱硫、脱硝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机组负荷率高达100.3%,两台机组高标准通过168小时试运后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

  短暂的停歇是为了更大的跨越。历经蜕变的阵痛,昔日的“江南一枝花”,告别了老态龙钟,迎来了灯彩佳话,开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春。

铜陵电厂EPC敢为天下先
EPC重现马鞍山电厂“江南一枝花”
EPC再创合肥电厂建设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