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19年稳增长:基建仍是重点,各地发力新型基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丨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稳增长是 2019 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复杂更严峻”,需“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投资仍然是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基建投资。

    投资、消费、出口谁能扛起“稳增长”大旗?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决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决不”二字反映出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强烈意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这个预期目标,即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而基础设施投资将发挥稳增长托底作用,这一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得很明白: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 8000 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交通基建投资有望超过去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铁路投资较2018年提高68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目标与去年持平(同为1.8万亿元),以基建稳增长的目标和决心已经比较清晰。

    事实上,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也将扛起稳增长的大旗。

    先来看出口。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分项目看,其中,出口164177亿元,进口140874 亿元,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303亿元,比上年收窄18.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18 年进出口数据看上去不错,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中美贸易谈判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两国还未达成最终协议。而且贸易逆差在逐年缩小,因此我们不能对依靠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抱太大希望。”

    除了出口之外,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消费的表现差强人意。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 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2017年回落1.2个百分点。

    “虽然单月零售数据企稳,但是消费前景仍不乐观,这一数据刷新了200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要想让经济增速保持在6% 至6.5% 之间,还要发挥投资的作用。因为投资拉动经济最明显,也是我国能够有效调控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基本条件。”张世贤表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基建作为稳增长工具将发挥支撑作用。

    各地基建大项目集中上马

    2018年投资的数据可圈可点。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拟建项目(指已经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项目)数量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5.5%,为2019年投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项目储备基础。

    但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数据并不好看。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为3.8%。前述报告指出,2018年基础设施拟建项目数量较上年增长 5.3%,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大。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中速增长态势。

    张世贤认同上述说法,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回升。“2018 年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得非常厉害,仅为3.8%,创近3年来投资增长的新低,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基建投资增长率低于两位数的年份之一。不过,虽然年投资增长率这么低,但经济还能保持6.6%的增长,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说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也说明宏观调控手段比原来成熟多了。”

    其实,今年春节刚过,各地的重大项目就紧锣密鼓开始上马。

    2月12日,江苏省41个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该省的目标是今年确保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370亿元,开工重大项目46个,建成重大项目43个,建成综合交通网络5000 公里以上,以实际行动建设交通强省。

    2月13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等新开工项目共计31个,总投资达749亿元。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安徽省2019年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初步安排项目6054个,年度计划投资12479.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交通、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共计 2686.8 亿元,同比增长 8.5%。

    此外,四川成都、河南信阳、山东青岛等地也集中上马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大项目肯定得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审批之后就要落实年度计划。一般地,年初早一点开工,此后投资项目会陆续地跟进,有的是到下半年开工。总之,年初、年尾开工得比较多,这也算是一个常规动作。”马晓河说。

    新型基建成投资新热点

    除了大的基建项目,记者梳理发现,加强 AI、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不少地方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点。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 年,北京市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拓展各类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建设 ;实施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带动各领域各产业升级和变革。

    安徽省称,一方面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

    四川省表示,2019年,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增长 10%;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等。

    此外,天津、江苏、河北等地也都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基础设施投资,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马晓河认为,除了上述领域,投资的结构应该适当进行调整,“可以多向与民生紧密的方向,比如学校、医疗机构、健康等保障方面倾斜。投资民生也可以拉动 GDP,或许会更有效。

2019年稳增长:基建仍是重点,各地发力新型基建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