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超百万亿元,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下降。二是增加潜在通货膨胀风险。三是诱发金融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3年6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91万亿元,首次超过百万亿元大关,距离2008年5月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后,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实现了存款余额翻番。
存款余额超百万亿元,意味着我国社会公众货币财富的发展与壮大,社会购买力的进一步扩张,同时也蕴涵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存款超百万亿元,意味着社会公众财富的发展与壮大。银行存款是社会公众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按照人口平均进行简单计算,人均存款达7万多元。但这里没有剔除人民币各项存款内的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临时性存款、委托存款和其他存款。
在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大约占50%,而个人存款大约占45%。照此计算,人均存款余额大约在3.5万元,较2005年末的人均存款1万元有了极为明显的增长。这充分表明,伴随着过去宏观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我国国民财富规模急剧扩张,居民收入连上台阶,全社会进一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存款超百万亿元,也表明社会购买能力的进一步扩张,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货币基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呈现出其局限性,表现为流动性过多注入房地产及产能过剩行业,导致房价快速上涨进而引发较为明显的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恶化、产能过剩以及实体经济加杠杆等诸多问题,并无助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恢复与增强。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启动并扩大消费需求,使其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偏低,从2000年的62.3%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4%,远低于世界大约70%的平均消费率。这意味着我国扩大消费的空间潜力巨大。而我国超百万亿元的人民币各项存款,其中包含了近一半的个人存款,反映出巨大的社会购买力。
存款超百万亿元,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下降。存款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信贷增长的结果。2009年以来,我国信贷超常规增长,导致货币余额快速增长。2008年5月到2010年底,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增加了近30万亿元,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房价的持续高位上涨。
二是增加了潜在通货膨胀风险。社会购买力的急剧扩大,若集中于某一领域释放,将增加物价上涨压力。此前的“蒜你狠”、“豆你玩”等等,与庞大规模的存款余额不无关系。
三是诱发金融风险。虽然存款规模庞大,但结构并不均衡。在社会公众存款的分布中,也存在“二八定律”,少数人拥有多数的存款份额,部分企业和个人仍面临较大的支付风险。特别是由地方政府贷款支持的存款扩张,有可能会诱发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此还应有理性认识。
综合来看,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超百万亿元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反映。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居民富裕程度已经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十八大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