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佛山政府机构改革有多大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 广东、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09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后来被称为“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顺德区委区政府41个部门被大幅削减至16个。

    顺德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新的区纪委,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区委宣传部组成了新的区委宣传部,司法局和区政法委组成了新的区政法委,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区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国土等9个部门,也一并纳入了机构整合的范围。

    惊人、迅速、持续

    外界惊呼这场改革石破天惊,且动作“迅雷不及掩耳”。

    2009年9月14日—16日,顺德区从宣布改革到人事变动结束,仅花了3天时间。时间之短,让它辖下的1000余名公务员来不及反应。

    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部局”一把手大都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兼任,而原“部局”的正职全部成了副职,原来部门的副职成了新设的“局务委员”。这也造成了后来“一正多副”的尴尬。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过渡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还是要人性化,通过退休、深造、进修、转岗等方式渐进地消化、淘汰。

    2009年的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的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停止。2011年9月,顺德在此前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一套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并提出了“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我们紧接着进行了行政审批职能的改革和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刘悦伦说,如果仅仅是减少部门,而没有后来的系列改革,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部门的数量不是关键,只要政府职能转变了,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顺德模式早闻名

    顺德人血液里流淌着改革血液。

    早在1992年,顺德便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并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这是中国县级政府最早实施的大部制改革之一,“顺德模式”也因而闻名。

    在那一轮改革中,全市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125个、临时机构撤销了近100个,在编人员精简了223人。当时的机构改革“不分党委部门或政府部门,一律按工作性质、职能考虑撤并”,依据的原则是,“同类合并、另起炉灶、保留强化、转性分离”。

    那场改革的力度之大也为17年后被誉为“石破天惊”的再一次机构大撤并奠定了基础。

    刘悦伦总结顺德经验时说:“机构改革不是为大部制而大部制,大部制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政府职能转变。”

    以顺德作为标杆,整个佛山市形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共识。该市提出,要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要坚决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向社会转移一批行政审批职能。

    据悉,广东省方面希望佛山能成为全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

    中央吸纳多少顺德经验

    此次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广东经验,包括佛山顺德的经验。

    在酝酿这次改革方案前,广东省向中央汇报了这些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希望中央能向广东下放一些权力和进行一些行政职能的转变。此后,中央的调研小组数次赴广东调研,都到了佛山,把广东的经验带回北京。佛山方面也派人到北京介绍经验。

    刘悦伦介绍,中央最后的方案将广东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纳入了其中。例如,食品药品监督的大部制整合,这是从佛山最先开始的;关于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佛山、东莞、深圳、珠海都已经实施了。减少前置审批,只要一登记,当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培育社会组织,再向社会组织放权,这是广东这两年一直比较强调的做法,也是佛山的做法。

从佛山试验看行政体制改革
佛山政府机构改革有多大胆?
大部制改革不怕“割肉”,最怕“翻烧饼”
“大部制改革方案”诞生记
国务院机构如何设置
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在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