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影响中国经济30人

《 中国经济周刊 》(

    马 云 

    (1964年-) 

    生于浙江杭州,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1988至1995年任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他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开创全球首个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并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盛会。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胜利 

    (1949年-) 

    河北保定市人。17岁进入石家庄造纸厂工作,从技术工人一直做到厂长。1984年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以“马承包”而名闻天下,在全国掀起了“向马胜利学习”的热潮;1988年,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成立,成为100家造纸企业惟一法人代表。 

    马胜利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人。1984年,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时,正赶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承包第一年,超过了上级下达的17万元利润指标,“马承包”因此闻名天下。他是当之无愧的兼并大王,谈一个小时就可以签下一个工厂的承包合同。他也是拥有10多个省市100多家企业的“一包就灵”神话的创造者,为改革时期企业扭亏为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业界分析认为,马胜利的失误在于承包的速度过快数量过多,超越了他管理的能力。因此,辉煌之后不久,“马承包”就不得不面对造纸集团的解体。 

    

    王 石 

    (1951年-) 

    广西柳州人。1983年就职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1984年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现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被授予“中国创业企业家”称号。 

    他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里,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最成功机构的最高总裁”(张五常语)。他的每一个动静,都不会被媒体遗漏。他是同行眼中中国地产界“教父”级的人物——没有哪一个地产公司能像他领导下的万科一样,连续20年持续增长。他尊崇大局意识,倡导“重建行业秩序和公信力”,“新住宅运动”和“关注普通人”的理念。他擅长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当其他人还在盲目开发高档住宅的时候,他开始关注、开发普通居民的住宅,为大多数民众服务,体现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商业智慧和社会责任。他的魅力还在于洒脱不羁的性格。他拍广告、登山、滑翔、出书,成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 

    

    王永民 

    (1943年-) 

    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曾在国防科工委1424所工作。1978年-1983年,发明“五笔字型”(王码)。1994年后陆续发明“98王码”、“阅读声译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现任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公司、北京王码网公司总裁。 

    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在世界上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的难题,开创了汉字输入能像西文输入一样方便的新纪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五笔字型的意义不亚于古时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王永民也由此获得“当代毕升”的称号。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永民扮演着两种角色:知识分子与商人。知识分子的良知激发了他的发明灵感和为大众造福的社会责任感;商人的精明又迫使他去顺应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规律。但是面对这种几乎难以兼顾的矛盾,王永民和他的王码公司并没有拥有与其发明相匹配的财富。“一介书生,半个农民”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 

    

    牛根生 

    (1958年-)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集团任董事长、总裁;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 

    他从一个刷瓶子的工人,凭借实力升到伊利集团副总裁的高位。他创办蒙牛乳业,短短三年时间创下了震惊业界的成长纪录。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他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逆向经营模式,他将“虚拟联合”模式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在产品竞争中,他提出“一切从设计开始”。从企业诞生之日起,他就十分重视产品开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成功地塑造了蒙牛品牌,以最佳的创意首倡共建“中国乳都”新概念。他领导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蒙牛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厉以宁 

    (1930年-) 

    江苏省仪征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85年-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1993年-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2005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他在对中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提出了企业改革主线论的主张,认为价格改革主线论的缺陷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经济的非均衡主要是第二类非均衡。他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他的这一系列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被社会誉为“厉股份”。他担任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亲历了中国立法的巨大进步,主持起草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等多部法律。 

    

    刘永好等四兄弟 

    四川新津人。1982年,相继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并成立了希望集团。1995年,刘永好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到1999年底,希望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40多个工厂的全国性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 

    回顾20 年前的创业经历,四兄弟中的老四刘永好说:“我们提出了一句话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顺潮流事半功倍’。什么叫‘顺潮流’呢?就是我们始终把产业定位在社会需求、政府倡导的领域。这样去做就会事半功倍,少冒风险。”新希望集团由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大规模,由最初的只从事养殖业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中国私营企业成长的年轮。除了创业的成功之外,刘氏兄弟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堪称中国企业家榜样:刘永好倡导发起旨在扶贫的“光彩事业”,刘永行因长期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 

    

    成思危 

    (1935年-) 

    湖南湘乡人。1951年-1952年,就读于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之后分别就读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无机物专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94年-1997年任化工部副部长;1997年-2007年任民建中央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他素有“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之称,致力于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他指出根据现有国情,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可采取“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二板市场。2004年6月正式开盘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关建议设立的。他强调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他关注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大声疾呼。一如他名字的含义——身居高位、居安思危。 

    

    李 宁 

    (1963年-) 

    广西柳州人,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李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EMBA。1989年李宁退役后加盟广东健力宝。1990年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他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被誉为“体操王子”。难舍体育的他在体育产业上的更大成功给未来的中国体育打上自己的烙印。他开创了运动员退役后一条新的“就业”之路,创造了一条新的商业定律——先品牌后产品。他以赞助19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曾经,李宁靠在体育上的成就,带给一代中国人精神上的奋斗动力;现在李宁牌带给人们健康生活的新观念。 

    

    李东生 

    (1957年-) 

    历任惠州市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员、业务经理,惠阳地区电子工业总公司驻香港办事处业务经理,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惠州市电子通讯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现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作为一个造就知名品牌的企业家,李东生是成功的。改革伊始,他走马上任TCL总经理,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凭着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对市场的准确切入,并结合资本运营战略和品牌推广战略,将一个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资本的地方小企业运作成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前五强,创造出海内外知名的品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发展,李东生与TCL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大胆参与海外并购,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率先“走出去”。尽管国际并购业务受挫,但这都是国际战略“少年期”的中国企业难以避免的。自担任TCL集团总裁以来,李东生成功地使企业持续高速成长。 

    

    严俊昌等18位小岗村农民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要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因为穷而思变,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地。而面对“一朝跨过温饱线,廿年没进富裕门”,人均4000元的年收入等改革成果,小岗人仍不满足,认为依然不能体现其“明星村”的风采。现在的小岗村,又在谋划“二次创业”。根据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描述的远景是:到2020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人均GDP为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从温饱发展阶段快速进入宽裕发展阶段。小岗村代表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在带动中国改革、特别是在带动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中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它不仅是“安徽的”小岗村,也是“中国的”的小岗村。 

    

    杜润生 

    (1913年-) 

    山西太谷人。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1979年,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至1989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还曾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1978年平反复出,直接协助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农村改革开放工作。在“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中,他领导的农村政策研究室积极支持和引导在安徽、四川发起的农村改革向全国铺开。他起草了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他在“三农问题”上积累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论述,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把农村走过了头的生产关系调整过来;农村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把土地的经营权归还农民。他认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吴仁宝 

    (1928年-) 

    1954年2月,任江苏省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之后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2003年7月起任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现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香港“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从华西村村支书到县委书记,又从县委书记回到村支书的岗位,吴仁宝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在华西这片土地上不断创造着自己人生的辉煌。他是“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他和华西村的成功造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他的成功在于,与时俱进和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上世纪60年代冒着风险创办小磨坊和小五金厂,到80年代坚持走发展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再到90年代提出了“一村两制”的新尝试,吴仁宝大胆的尝试都合上了改革的节拍,带领着华西村走上了符合村情民情、实现共同富裕的好路子。如今,老村长已经交出了华西村的接力棒,但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仍将是华西村发展的动力。 

    

    吴敬琏 

    (1930年-) 

    江苏南京人。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1984年—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 

    他始终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主张,有“吴市场”的美称,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更是成为他的符号式象征。他提出企业、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宏观调节体系“三环节配套改革”的主张,解决了从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的战略问题。他认为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他和他的“整体改革学派”阐明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最早对转轨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官倒”等腐败现象的实质,为反腐倡廉指出了正确的途径。他提出要建立“好的市场经济”,警惕滑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在经济学理论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 

    

    求伯君 

    (1964年-) 

    出生于浙江新昌。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分配到河北省徐水县某仪器厂;1986年从仪器厂辞职,加盟北京四通公司;1988年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1993年成立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任总裁;现任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扛着民族软件的大旗,奋勇向微软挑战的斗士;他是在盗版猖獗的北京中关村掀起“红色正版”风暴的策划者;他是构造中文软件的奠基人,十多年来一直在汉字软件领域默默耕耘的英雄。他一出道就碾转于四通、 金山、方正这样的大公司,在这些公司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大公司的眼界和胸怀,这正是他在同时代程序员中出类拔萃的本质原因。在金山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他运筹帷幄,从进军应用软件、开发实用软件,到进入网络游戏行业,直至2007年金山成功在香港上市,他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IT人士之一,同时他还是中国软件业的开山鼻祖之一,是民族软件业的一面旗帜。 

    

    张瑞敏 

    (1949年-) 

    山东莱州人。1984年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1999年出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2000年6月,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位CEO,就任至今。1997年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是中国大陆唯一得主。1998年成为登上哈佛课堂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张瑞敏的神奇,在于面对企业困境时,他总能找出堪称经典的解决方法,笃定从容地推行到底。从“名牌战略”指导下的“琴岛—利勃海尔”到今天的海外战略,张瑞敏把一个亏损企业带到了全球五百强的位置,把一个产品制造商变为品牌创造者。“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 “相马不如赛马”的用人之道,“如果不去风险更大”的海外战略思想……成就了他“中国管理大师”的地位,成就了“海尔中国造”的品牌,更成就了国人拥有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的梦想。他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哈佛商学院MBA的经典案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期待这位海尔的舵手创造出更多的经典。 

    

    宗庆后 

    (1945年-) 

    浙江杭州人。1981年—1982年,杭州胜利电器仪表厂生产销售管理员;1982年—1986年,杭州工农校办厂业务员;1986年—1987年,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1987年—1991年,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用10多年时间,把一个靠借款创业的校办工厂培育成年销售收入近百亿的企业,创造了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依靠他“企业家的直觉”配合务实的经营,娃哈哈从儿童营养液出发,逐步扩展到娃哈哈果奶、八宝粥、纯净水等,几乎每一项产品都排到了行业前列的位置。他专注于自己熟悉的产业,这不但避免了风险,更加大了收益。他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行的治理方式——家长式的管理来带动娃哈哈,走过了异常艰辛之路。如今的宗庆后在捍卫他苦心经营的娃哈哈品牌,他与达能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艰辛、探索和曲折。 

    

    柳传志 

    (1944年-) 

    江苏镇江人。1967年自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1970—1983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84年,柳传志参与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1984—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关村林林总总的公司大多都成为昨日黄花,而联想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今日民族计算机产业的骄傲,这其中柳传志功不可没。柳传志当年在联想就制定了做大、做强的经营战略,力求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不求急功近利,咬定自己的目标不放松。柳传志的贡献不仅是造就了今日联想,还在于摸索出了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在联想体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下来的情况下,柳传志已开始率领联想人,抓住中国市场发展初期高速发展,外国品牌立足未稳的机遇,成就了联想今日中国计算机行业老大的地位。 

    

    林毅夫 

    (1952年-) 

    出生于台湾宜兰。拥有台湾政治大学MBA、北京大学经济系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他在国内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1992年、2001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他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之道,也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他看来,转型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克服来自改革、全球化、发展等方面的体制和结构上的困难。他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而国有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有太多的政策性负担,只有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策略给予一定的政策性的补贴和优惠。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早提出者和倡导者,认为“新农村运动”不仅可以拉动内需,而且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生活现代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周厚健 

    (1957年-) 

    山东牟平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1992年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1994年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经理;1995年接任青岛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1999年任海信集团总裁;2000年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用资本的眼光洞察市场;二十一世纪初,技术创新成为他新的名片。他成功解决商标纠纷,成功研制高科技芯片。在他领导下,海信集团由一个中等规模、单一产品、区域市场企业,发展成为多产品门类、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被誉为全国电子行业的一匹“黑马”。他注重管理,将科学管理与亲情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他注重科技进步,抢占科技制高点,以技术进步带动企业发展。他通过对社会上存量资产及有关政策理论的认真分析研究,走出了一条超前的、成功的低成本扩张之路,迅速壮大了企业规模。这些正是海信集团实现高速成长的奥秘所在。 

    

    经叔平 

    (1918年-) 

    浙江上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等职。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是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著名政治活动家;他被评价为商场上精明睿智、政治上卓识远见。作为一个见证了新旧两个中国的老人,他白发皓首、气度轩昂、雍容优雅、慈祥谦和。在他的众多头衔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更为众多财经媒体津津乐道。1996年,他78岁时创建了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他不仅是民生银行的创始人,还是民生银行的“金字招牌”和精神领袖。2006年6月,他在88岁时因健康原因正式退居二线,担任民生银行名誉董事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征程中,他被公认为是一位披荆斩棘的创造者,一位义无反顾的“破冰者”。 

    

    胡福明 

    (1935年-) 

    江苏无锡人,时为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历任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孙长江 

    (1933年-) 

    福建厦门人,时为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研究人员。历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科技日报》副总编辑等职。 

    他们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文章发表后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批判“两个凡是”的檄文,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文章经胡耀邦亲自审定,批准先在中央党校的内刊《理论动态》上发表,然后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继而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稿。文章立即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鸣和支持,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段永基 

    (1946年-) 

    北京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1987年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裁;曾任新浪董事长、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等职。现任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 

    段永基有句座右铭:“不上高山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62岁的段永基已不再年轻,然而,二十年来的企业家生涯,正验证了这句名言,他始终独立潮头,饱览商界风光无限。有人说他像个诗人,然而观其言行,他却更像杀伐决断、驰骋沙场的将领。他是一位“位高权重”的企业家,备受推崇的民营企业精神领袖。也有人说他老谋深算,但他同时展现给我们的是强硬、果决和极强的主见。他成功、他探索、他前行。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关村的成长,他是中关村公认的“村长”。他从创业者到投资者,扶持年轻的创业者,涉猎诸多领域,他是中国IT产业的领军人物,中国企业界广受尊重的企业领袖。 

    

    倪润峰 

    (1944年-) 

    山东荣城人。1967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绵阳市长虹电视机厂;1985年5月始任长虹电视机厂厂长;1988年6月起任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后卸任。2004年7月起任四川省政府顾问。 

    倪润峰的果敢,莫过于他决策的长虹彩电一上一下两次大幅度调价。人们干脆把这两次调价所形成的冲击波,称之为“长虹现象”。有人在研究美国巨型企业的成长史后认为,最佳商业战略便是先于需求建立起强大的生产能力,然后以比所有竞争者都低的价格出售产品。显然,倪润峰按照这样的路径,为国人展现了一个可以亲见的“民族品牌振兴之路”。当年国内股市上,长虹多年盘踞“风向标”地位,是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有“长红”美称。在“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的制造业大国,长虹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倪润峰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优秀代表,是至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凌 文 

    (1963年-)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管理工程博士,自动化系博士后。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友联中国业务管理公司主席,2006年8月起担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他作为中国第一位从人才市场选聘到中央企业的“空降兵”,完成了神华集团的财务重组,为构建战略型财务体系奠定了基础。2005年,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神华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煤炭行业最大的IPO;2007年,中国神华回归A股,刷新了全球矿业公司和A股市场最大IPO的纪录。他是新时期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典型代表,他既了解西方的商业规则,也深谙中国经营之道。凭借对能源领域的前瞻性判断、多年积淀的先进管理思想和丰富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管理经验,他探索出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国有企业发展之路,在开创中国煤炭工业新纪元的同时,树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 

    

    袁 庚 

    (1917年- ) 

    出生于广东宝安。1945年任中共驻香港办事处(新华社香港分社前身)第一任主任;1950年,随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成为胡志明主席的情报、炮兵顾问;1978年出任香港招商局的第29代“掌门”,同年向中央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1992年正式离休。 

    每当提起改革开放,人们就会想到深圳;而提到深圳,就会想到蛇口,就会想到这个引领蛇口走在改革风口浪尖的领头人。做情报员出身的袁庚,最大的长处就是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得出的正确结论就是坚定不移地搞改革,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业区,成为了袁庚改革的“试管”,从中培育出了赤湾港、中集集团、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今天,这些企业都在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持续地贡献力量。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袁庚献给改革开放最珍重的礼物。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改革之星”。 

    

    袁隆平 

    (1930年-) 

    江西德安人。曾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他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他提出的杂交水稻育种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被国际上的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既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谢国民 

    (1939年- ) 

    出生于泰国。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回到泰国。1963年进入其父创办的泰国正大养蜂集团。1968年被擢升为正大集团总裁;1989年起至今任正大集团董事长。此后,他在中国各地陆续建成100多家饲料厂,50多家家禽养殖场和6家一条龙工厂。 

    从父亲谢易初手中接过“正大集团”时,谢国民刚29岁。他深知父亲创业的艰辛,接手之后兢兢业业,凭借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深谋善断的企业家气魄,将正大集团的“版图”一步步扩张,使之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化的跨国企业。中国改革开放后,他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率先进入中国投资,并始终坚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公司有利”的三个原则,积极为当地政府创造就业与税收。具有市场战略眼光,决策果断正确,是谢国民成功的关键。他曾说:“我每天的工作内容有95%是为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计划。换句话说,是为未来而工作。”这是他推行的“未来主义”。 

    

    曾宪梓 

    (1934年- ) 

    出生于广东梅县。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经香港到泰国;1968年,又移居香港,之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现为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奖章。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靠一把剪刀起家,他不断钻研香港市场状况,多次赴西欧学习先进技术,集众家之长,数年间使得“金利来”领带占领了香港市场,更推向“世界之最”,成为男士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在金利来事业处于巅峰状况之际,具有远见卓识的他,又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果断决策:金利来不仅仅是“男人的世界”,同样也是“女性的世界”。他创立了“金利来”王国,而“金利来”成就了他创建世界名牌的梦想。他更具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投资百万美元于家乡广东梅县。十几年来,200多项、高达4亿多元的教育、体育捐款更彰显其对家乡、对祖国的倾情之爱。 

    

    魏家福 

    (1950年-) 

    江苏镇江人,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历任中国-坦桑尼亚联合海运公司总经理、中远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总裁、天津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1998年11月出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他有着十多年的航海经历,作为经验丰富的船长,他具有国际航运管理和运营经验,在他的努力下,中远集团逐步确立了在航运及物流业中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回报股东、社会和环境。作为航运企业,目前中远集团的排名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在他看来,扩大能源运输、保证中国和世界能源供应,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公司内部,他以“襁褓老人”自称和自我提醒,推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不长大”的信条。他的这一经营理念,正反映了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务实、创造、超越、人本。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领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系列评选隆重揭晓
影响中国经济30人
影响中国经济30人特别纪念奖
农林牧渔业十大领军人物
轻工业十大领军人物
机械制造业十大领军人物
电子信息业十大领军人物
金融保险业十大领军人物
房产建筑业十大领军人物
能源化工业十大领军人物
金属矿产业十大领军人物
交通物流业十大领军人物
社会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
十大基业长青人物
十大跨国企业领袖人物
创新人物
评审专家团
30年经济奇迹
数字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