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治理新格局,去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持续开展住宅小区(自然村)“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一支幸福队伍、一个幸福课堂、一个幸福平台、一个幸福共同体、一组幸福指数、一个幸福故事为切入口,探索形成小区(自然村)党建“吴江实践”。目前,已初步打造了240个试点小区(自然村),培育了10个示范标杆。预计到2026年底,吴江区将全域深化“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形成“处处可见、人人可感”的生动局面。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
2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吴江区锦麟四季花园物管会召开了“群众接待日”活动。“群租房和外来人员如何管理?”“公共照明设施何时修复?”“网球场利用率不高,可否进行适当改造?”在接待日活动中,业主们纷纷提出个人关心的治理问题。
“收集好居民的问题后,我们会在2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下午,邀请物管会成员和业主代表共同商讨,及时解决业主提出的合理诉求,全方位保障业主生活。”锦麟四季花园物管会负责人胡荣荣说。
一直以来,吴江区松陵街道做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四驾马车”,以“红色议事厅”为载体,共商治理突出问题,协同开展“一事一议”,靶向制定解决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小区治理格局,打通街道为群众办事的“最后一米”。
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共治体系,吴江区从完善议事决策运行机制、加强小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建立小区(自然村)民生实事项目化处办机制,每个小区(自然村)党组织每年集中梳理解决3—5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行为规范和日常监督,试行“业标街管”“业财社管”制度,探索实施业委会离任审计制度;聚焦服务质量提升,推广“物业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切实破解物业费收缴难、物业服务差等问题。
在开展“海棠红·幸福里”建设过程中,吴江区以“一小区(自然村)一党支部”为主要形式,因地制宜设置楼栋(村民小组)党小组,从选好人、立好章、办好事等6个维度出发,对小区业委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老旧设施改造数等16个方面内容,以及自然村设置村规民约推广率、各方资源共享度、村干部领衔情况等13个方面内容明确了具体要求,推行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四张清单”,小区(自然村)的红色驿站、长者娱乐、文化创意、物品共享、就业致富等“十个幸福场景”不断解锁完善。
解码智治 美丽蝶变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智多分”的入驻,让吴江区芦荡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台外观新颖、功能强大的“智多分”,不仅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各种可回收垃圾,还可以24小时全天候运行,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而高效,这项创新举措迅速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如今,更多的数字化基层治理应用场景在“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中涌现。在充分征求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盛泽镇人福村制定“数字乡村”建设方案,智慧安全道闸有效解决停车难题,5G监控“户户通”系统为村民提供24小时安全保障……一批切口小、办法巧、效果灵的应用场景,有效增强了基层智治和便民服务水平。
基层智治要便民,更要富民。桃源镇九里桥村结合“海棠红·幸福里”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在村民委员会、乌桥头自然村和横港自然村打造了3个数字乡村联络点,村庄人居环境、党员活动、村民通知、智能监控等都可在线查看。
“村民可在任意一个点位反映问题,后台系统实时更新、互联互通。我们也希望通过发展数字乡村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九里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建明表示,系统建成后,还会将林地和果园数据录入系统,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种植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让乡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居民当家 幸福加码
基层治理,自治是基础。吴江区在“海棠红·幸福里”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因地制宜,针对治理薄弱的老旧小区、动迁安置小区、城中村等,构建了不同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模式。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松陵街道鲈乡二村成立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支部,由基层经验丰富的原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充分发挥鲈乡片区内党员和楼道长的作用。
“社区花园是改造中深受大家欢迎的项目,改造完成后要常态化保持,需要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鲈乡二村社区党委书记杨少骋介绍,在打造社区花园的过程中,社区邀请居民一起参加改造建设,目前已有300多个家庭陆续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建设之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花园从最初的一片碎石地,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美丽花园,30多名志愿者还组成了“护花使者”队伍,轮流监督和维护花园环境。“退休之后我还想为社区做点事情,看到社区花园建成了,成就感油然而生,今后我会更加爱护社区环境。”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支部党员叶小妹说。
注重发挥非遗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基层自治的新活力是“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的创新举措。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东联村的阿婆茶是第七批苏州市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曾经,左邻右舍的阿婆们经常三五成群,围坐饮茶闲聊,促进睦邻相亲;如今,喝阿婆茶的作用不单是消遣解闷,东联村更依托这一传统民俗开展道德评议会,效果显著。“通过吃‘阿婆茶’的形式,我们开展了文明户评选、模范推选、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也弘扬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东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英说。
“吴江区积极发动机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组织,将各类力量资源下沉到小区(自然村),助力打造乐居吴江的幸福场景。”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之成说,接下来,吴江区将持续开展“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不断构建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多元、更加便民的基层治理体系,让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