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

“135”近邻党建机制赋能基层治理

■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组织部 《中国城市报》(2025年02月24日 第 30 版)

  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在全区城市社区中探索推行“135”近邻党建机制,即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构建组织体系、共建体系、互动体系“三个体系”,实施近邻之家、近邻恳谈会、近邻帮帮团、近邻管家、近邻文化节“五邻模式”,以多元共治赋能基层治理。

  抓好组织覆盖

  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

  三元区坚持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党组织统筹工作机制,让有形组织转为有效治理。

  健全组织架构。全面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小区微网格—楼栋党小组”五级组织架构,组建起小区党组织274个、楼栋党小组634个,着力延伸党组织“触角”,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织密网格体系。以“党员入格、一网兜底”为原则,把主城区精细划分为2454个微网格,配备8900余名党员中心户联系到户。线上组建“明心通”数字网格及网格微信群,推动“一户一代表”16.38万人进网入群;线下设置“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楼栋党员信息卡,对报到服务、承诺践诺等情况进行公开,构建“人人格中有责任、事事格中能回应”的基层治理新常态。

  配强工作力量。搭建三级“近邻管家”管理架构,由社区干部、挂点干部组成一级管家,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自管会)、物业组成二级管家,网格员、楼栋长组成三级管家,全区现已组建“近邻管家”队伍177支。同时,根据表现情况评选出金牌“近邻管家”21人,有效提升“近邻管家”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引导多方参与

  构建横向到边的共建体系

  三元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多方共建,进一步整合力量、融合功能,实现社区减负扩能。

  汇集多方力量。巩固提升“一党委三中心(站)”治理机制,由52个社区“大党委”牵头,吸纳辖区内20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成为社区共建理事会成员单位,统筹民政、卫健等民生高频事项下移到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办理党务、居务等事项2100余件。同时,在综治中心下沉公、检、法、司等部门力量,在文明实践站下沉医生、劳模等志愿人员342人,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整合多方资源。汇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投放医疗养生、子女暑托等服务项目到小区,建成集长者食堂、“四点半学堂”、卫生服务站等功能于一体的“近邻之家”47个。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公益性扶持等方式,引入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生活服务,完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优质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推动多方共议。健全完善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推举辖区共建单位以及社会组织成员等担任党建联席会轮值书记,认领挂钩片区网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召开会议协调研究社区无法处理的大事、难事,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密切干群关系

  构建党群参与的互动体系

  三元区坚持发挥居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搭建好干群互联互动、互帮互助的桥梁纽带,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带动群众一起干”。

  深化近邻恳谈会。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联席会轮值书记牵头,按照恳谈主体不同,实行“三谈”工作法,即小区居民自主谈、业委会和物业互动谈、干部群众常态谈。2024年以来,已召开近邻恳谈会798场,解决老旧小区设施改造、电梯加装等民生事项1096件。

  组建近邻帮帮团。立足地缘、业缘、趣缘,动员在职党员以及医生、律师等小区“能人”组建近邻帮帮团队伍93支,通过“群众点单—社区分单—帮帮团接单”模式,累计解决爱心帮扶、家电维修等问题477个。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制定近邻帮帮团积分管理办法,设置文明实践、爱心帮扶等15项积分项目,协调辖区企业联合打造“积分超市”,居民可凭积分卡兑换相应物品。截至目前,已发放“红色积分卡”800余张,有效带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举办近邻文化节。由各街道、社区选取一定数量、条件较为成熟的小区,每年举办近邻文化节。目前已开展“我们的节日”“趣味运动会”“爱心敲敲门”等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87场,吸引1万余名居民走出家门、敞开心门,打造熟人社会,共建活力家园。